從渝州按步而來喜聞岩邑弦歌真不愧祠列三賢堂開萬卷 由山谷讀書所在守得墨池楷范又何難詩雄四海文冠一時

名勝重慶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從渝州按步而來喜聞岩邑弦歌真不愧祠列三賢堂開萬卷
下聯:由山谷讀書所在守得墨池楷范又何難詩雄四海文冠一時

對聯備註:

(錫珮題重慶凡泉書院)

參考注釋

而來

以來。《墨子·兼愛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來,未嘗有也。”《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宋 范仲淹 《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又用兵而來,吏民疲苦。”

岩邑

險要的城邑。《左傳·隱公元年》:“ 制 ,巖邑也, 虢叔 死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襄城公鄭偉墓志銘》:“國有巖邑,朝多君子。” 唐 劉孝孫 《早發成皋望河》詩:“清晨發巖邑,車馬走轘轅。” 清 方文 《送劉孔安北上》詩:“出宰兩巖邑,弘譽東西馳。”

弦歌

[s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不愧

[be worthy of the name;prove oneself to be] 無愧於;名副其實

不愧為藝術大師

三賢

(1).佛教語。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嶽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變文》:“越三賢,超十地,福德周圓入佛位。”參見“ 三賢十聖 ”。

(2).三個賢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方魁 與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詩人缺唇處士 方乾 之後,與 嚴子陵 、 范文正公 為釣臺三賢。” 明 瞿佑 《歸田詩話·樂天晚年》:“ 樂天 連為 杭 蘇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則有三賢堂,併 林和靖 、 蘇東坡 祠之。” 沉礪 《展張蒼水墓》詩:“ 於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賢。”

山谷

[valley] 兩山之間狹窄低凹的地方

[楊樹]不論在河灘、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長。——《楊樹》

讀書

(1) [read]∶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study]∶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所在

(1) [place;location]

(2) 處所;地方

在背山面水這樣一個所在,靜穆自然和彌滿著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的圖畫。——《風景談》

(3) 指存在的地方,強調不在別處

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明· 顧炎武《復庵記》

(4) [everywhere]∶到處;處處

所在多有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宋· 蘇軾《石鐘山記》

墨池

(1).洗筆硯的池子著名書法家 漢 張芝 、 晉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傳說著稱後世。 唐 裴說 《懷素台歌》:“ 永州 東郭有奇怪,筆家墨池遺跡在。” 宋 曾鞏 《墨池記》:“﹝ 臨川 ﹞ 新城 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硯。 宋 范正敏 《遯齋閒覽·墨地皮棚》:“ 王僧彥 父名 師古 ,常自呼硯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文房四寶都拈住,謾把松煙試,墨池點得兔毫濃,拂拭錦箋一紙。” 郁達夫 《采石磯》七:“他拿起筆來,往墨池裡掃了幾掃,就模模糊糊的寫了下去。”

(3).指習書寫字處。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閒遊西湖》詩:“墨池憐嗜學,丹青羨登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誰子?後生是畏,前聖有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玩具·高麗貢紙》:“其表文咨文俱鹵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陳矣。”

(4).制筆時,以羊青毛為最內層,以兔毫為次層,做成“墨池”(又稱“筆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筆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筆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齊,亦使平均。”

楷范

典範,模範。《舊唐書·儒學傳上·歐陽詢》:“ 詢 初學 王羲之 書,後更漸變其體,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絶,人得其尺牘文字,鹹以為楷范焉。”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一折:“他都是後人楷范,你看的這無瑕玉似等閒。”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初 唐 盛 唐 十二家詩集,並 李 杜 二家,孰可專為楷范?”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范。”

詩雄

傑出的詩人。 太平天囯 石達開 《白龍洞題壁詩》:“臨軍稱將勇,玩洞美詩雄。”《詩刊》1978年第1期:“我愛詩篇愛詩雄,學詩更須學工農。”

四海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一時

(1) [period of time]∶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for a sort while;temporary;momentary]∶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at the same time]∶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a little while]∶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