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以枚乘給札,兼浮邱授詩,直道難行,往事不須慚醴酒; 我本詞館門生,廁司農掾屬,文章憎命,逢人猶自惜焦桐。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公以枚乘給札,兼浮邱授詩,直道難行,往事不須慚醴酒;
下聯:我本詞館門生,廁司農掾屬,文章憎命,逢人猶自惜焦桐。

對聯備註:

(清-王頌蔚《挽孫詔經聯》)

參考注釋

枚乘

枚乘(?-前140?) : 西漢辭賦家。字叔,淮陰(今屬江蘇)人。初為吳王劉fe6f郎中,因勸阻吳王謀反不成,投奔梁孝王劉武。後漢武帝即位,召他進京,病死於途中。有《七發》等名篇,開創七體形式。近人輯有《枚叔集》。

給札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蜀 人 楊得意 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馬相如 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 相如 。 相如 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遊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後因謂朝廷對文士的特殊禮遇為“給札”。 宋 曾鞏 《回許安世謝館職啟》:“天衢寢亨,時望攸屬。遂膺給札之召,來賁登瀛之游。” 宋 劉克莊 《滿江紅·和實之》詞之三:“有誰憐、給札老 相如 ,家徒壁。”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開築,北起 九原 (今 內蒙古 包頭市 西北),南至 雲陽 (今 陝西 淳化 西北),是聯結 關中 平原與 河套 地區的主要通道。《史記·蒙恬列傳論》:“吾適北邊,自 直道 歸,行觀 蒙恬 所為 秦 築 長城 亭障,塹山堙谷,通 直道 ,固輕百姓力矣。”《新民晚報》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來是一條專供軍隊大規模進攻的寬闊大道……全長一千四百里。由於是‘直道’,因此遇山開山,遇溝填溝,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張衡傳》:“帝上 太行 ,開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書·太祖紀》:“車駕將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

(3).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禮記·雜記》:“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韓非子·三守》:“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 唐 呂岩 《促拍滿路花》詞:“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難。”《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嘆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終不可行!’”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難行

(1).不易做到。《韓非子·八經》:“法之所外,雖有難行,不以顯焉。”

(2).行走困難;不易前進。 唐 韓愈 《江漢答孟郊》詩:“流沙信難行,馬足常往還。”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共有三十餘灘,石大灘險難行。”

(3).佛教語。猶苦行。修行時身心所受的磨鍊。《說郛》卷八五引 宋 張商英 《護fa2論》:“何獨至於佛而疑之,曠大刼來修難行苦行,成等正覺,為聖中至聖。”

往事

[history;the past;past events] 從前的事情

往事歷歷在目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醴酒

甜酒。《禮記·喪大記》:“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 唐 元稹 《祭淮瀆文》:“維 元和 九年歲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使謹遣某,用少牢醴酒之奠,昭禱於 淮瀆 長源公 之靈。”《東周列國志》第三八回:“ 晉文公 聞 太叔 和 隗氏 俱已伏誅,乃命駕親至 王城 ,朝見 襄王 奏捷。 襄王 設醴酒以饗之。”

詞館

翰林院。 宋 韓琦 《王堯臣除翰林學士制》:“曏者旌其藝文,升冠多士,更集郡條之最,久陪詞館之游。” 元 范梈 《二杏》詩:“我昔直詞館,羸馬道路賒;晨往昏黑歸,無由領其嘉。”《大馬扁》第一回:“我並不是來應北闈,不過是來京遊玩的罷了。因我若要求名,不知中舉進士入詞館幾時了,還待今日么?”

門生

[pupil;disciple] 漢人稱親受業者為弟子,相傳受業者為門生。後世門生與弟子無別,甚至依附名勢者,也自稱門生

司農

(1).官名。上古時代負責教民稼穡的農官。《呂氏春秋·季冬》:“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給司農,司農者,田官也。”《漢書·東方朔傳》:“ 后稷 為司農。” 顏師古 註:“主播種。”

(2).官名。 漢 始置,掌錢穀之事。亦稱大司農,為九卿之一。 漢 建安 改為大農,由 魏 至 明 ,歷代相沿,或稱司農,或稱大司農。 清 代以戶部司漕糧田賦,故別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清 光緒 年間, 常熟 人 翁同龢 為戶部尚書,世有以“司農常熟世間荒”譏之者。參閱《通典·職官八》、《續通典·職官八》。

掾屬

佐治的官吏。 漢 代自三公至郡縣,都有掾屬。人員由主官自選,不由朝廷任命。 魏 晉 以後,改由吏部任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秋八月,公東征海賊”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魏書》:“﹝ 曹操 令曰:﹞自今以後,諸掾屬治中別駕,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將覽焉。”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步飛煙》:“ 武生 為府掾屬,公務繁伙,或數夜一直,或竟日不歸。” 康有為 《大同書》庚部第七章:“府史皆有長貳、掾屬、胥徒焉,其官數各視其地。”

文章憎命

謂工於為文,而命運多乖。語本 唐 杜甫 《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葉生》:“公期望綦切,闈後,索文讀之,擊節稱嘆,不意時數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時,依然鎩羽。”《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等到出榜之後, 楊仁 領出落捲來一看,見是如此,不禁氣憤填膺,不怪自己錯了韻,反駡主司去取不公,嘆自己文章憎命。”

猶自

[even]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焦桐

琴名。 東漢 蔡邕 曾用燒焦的桐木造琴,後因稱琴為焦桐。 唐 張祜 《思歸引》:“焦桐彈罷絲自絶,漠漠暗魂愁夜月。”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彈絲》:“音入 藍橋 ,響振瓊瑤,卻是羨焦桐一曲巧,芳心頓消。”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詩:“日夕而不至,焦桐起離情。”參見“ 焦尾琴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