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繼蘭亭韻事莫忘王逸少 去冠懷栗里高風不減陶淵明

名勝江蘇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修禊繼蘭亭韻事莫忘王逸少
下聯:去冠懷栗里高風不減陶淵明

對聯備註:

(王煥藻題江蘇武進聊園,王逸少即王羲之)

參考注釋

修禊

古代民俗於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國 魏 以後始固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稱為修禊。《世說新語·企羨》“ 王右軍 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 劉孝標 注引 晉 王羲之 《臨河敘》曰:“ 永和 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 會稽 山陰 之 蘭亭 ,修禊事也。” 宋 張耒 《和周廉彥》詩:“修禊 洛 濱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節,也便是我們絕好的野餐時期。流觴曲水,不但仿古人餘韻,而且有趣。”按古人臨水修禊不只行於春季三月,亦有行於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為常。參閱《宋書·禮志二》。

蘭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之 蘭渚山 上。 東晉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謝安 等同游於此, 羲之 作《蘭亭集序》。

(2).指《蘭亭帖》。 唐 李約 《蕭子云飛白蕭字贊序》:“比獲《蘭亭》之書,世情觀之,未若野人之塊,不闕於世,在世為無用之物,苟適余意,於余則有用已多。” 宋 陸游 《太平時》詞:“臨罷《蘭亭》無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儀 《<蘭亭集>刻》:“《蘭亭》一百一十七刻,裝褫作十冊,乃 南宋 理宗 內府所藏,每版有內府圖書鈐縫玉池上,後歸 賈平章 。” 郁達夫 《寄映霞》詩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傳,苦無椽筆寫《蘭亭》。”

(3).見“ 蘭亭春 ”。

韻事

[romantic affair] 風雅的事,舊時多指文人名士吟詩作畫等活動

這鬥草之戲,雖是我們閨閣中一件韻事。——《鏡花緣》

逸少

少年。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覽當今之逸少,想後來之英童。”

栗里

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晉 陶潛 曾居於此。 南朝 梁 蕭統 《陶靖節傳》:“ 淵明 嘗往 廬山 , 弘 命 淵明 故人 龐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之間。” 唐 白居易 《訪陶公舊宅》詩:“ 柴桑 古村落, 栗里 舊山川。” 李光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之二:“浮家泛宅 梨川 夢,尋壑經邱 栗里 情。”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不減

[no less than] 不次於,不少於

英雄本色不減當年

陶淵明

[Tao Yuanming] (365—427) 東晉文學家、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為江州祭酒、鎮江參軍,後任彭澤令。因不滿當時官員的腐敗而去職,歸隱田園,至死不仕。其詩以《歸去來兮辭》、《飲酒》、《桃花源詩》、《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為代表,今存《陶淵明集》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