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付名園對萬頃湖光挹四圍山色涉亭台幽雅花石玲瓏到此應無塵俗想 地靈生傑攜一壺春酒看千樹梅開正皓月當頭綺懷滿腹其人自有謫仙才

名勝無錫

對聯全文

上聯:天付名園對萬頃湖光挹四圍山色涉亭台幽雅花石玲瓏到此應無塵俗想
下聯:地靈生傑攜一壺春酒看千樹梅開正皓月當頭綺懷滿腹其人自有謫仙才

對聯備註:

(無錫梅園:方仁涉題洗心泉)

參考注釋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四圍

[all around] 四周;周圍

在房子四圍遍植花草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幽雅

[be quiet and tastefully laid out] 幽靜雅致

幽雅的夜曲

玲瓏

(1) [exquisite]∶精巧細微

小巧玲瓏

(2) [clever and nimble; clever and person]∶靈活敏捷

嬌小玲瓏

(3) [tinkling]∶形容玉相撞擊的聲音

無塵

不著塵埃。常表示超塵脫俗。 唐 崔櫓 《蓮花》詩殘句:“無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殘香盡日憐。” 唐 杜荀鶴 《題戰島僧居》詩:“師愛無塵地,江心島上居。”

地靈

(1).土地山川靈秀之氣。《韓詩外傳》卷八:“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時樓方伯》詩:“由來天運復,誰謂地靈偏!”

(2).謂土地山川靈秀。 隋 姚察 《游明慶寺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一壺

(1).一個盛物的葫蘆。亦泛指一盛食之器。《戰國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飡得士二人。”《後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南史·隱逸傳·僧岩》:“後忽為沙門棲遲山谷,常以一壺自隨。”

(2).道家傳說壺中別有天地,因常以“一壺”喻宇宙或仙境。 唐 王維 《贈焦道士》詩:“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壺中。” 唐 劉禹錫 《尋汪道士不遇》詩:“笙歌五雲里,天地一壺中。” 元 許有壬 《琳宮詞次安南王韻》:“一壺天地渾無跡,只有清風動竹聲。”參見“ 壺天 ”、“ 壺公 ”。

(3).特指一壺酒。 唐 儲光羲 《田家雜興》詩之二:“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 金 元好問 《後飲酒》詩之一:“當其得意時,萬物寄一壺。”

春酒

[wine brewed in spring] 春季釀製的或春季釀成的酒;也指民間習俗,春節時宴請親友叫吃春酒

開正

指正月初。 唐 丁仙芝 《京中守歲》詩:“開正獻歲酒,千裡間庭闈。” 宋 陸游 《初春》詩:“開正父老頻占候,已決今年百稼登。” 宋 朱熹 《答蔡季通書》:“ 熹 自開正即病,至今未平。”

皓月

明月。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 唐 李白 《友人會宿》詩:“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寢。” 宋 柳永 《傾杯樂》詞:“皓月初圓,暮雲飄散,分明夜色如晴晝。”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陰,早皓月穿窗,使行雲易飛。” 巴金 《滅亡》第二十章:“一輪明鏡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動。”

當頭

[pawn;pledge] 指在當鋪借錢時所用的抵押品

綺懷

猶言風月情懷。 清 黃景仁 《寫懷》詩:“華思半經消月露,綺懷微懶註蟲魚。”《花月痕》第四一回:“早歲綺懷銷欲盡,為君又惹恨綿綿。”

仙才

(1).道教謂成仙者的資質。 晉 郭璞 《遊仙詩》:“ 燕昭 無靈氣, 漢武 非仙才。”

(2).超凡越俗的才華。 宋 王得臣 《麈史》卷中:“ 慶曆 間, 宋景文 諸公在館,嘗評 唐 人之詩,雲‘ 太白 仙才, 長吉 鬼才’,其餘不盡記也。” 明 屠隆 《彩毫記·脫靴捧硯》:“矢口立成,妙麗如此,真仙才也!” 清 龔自珍 《台城路》詞:“明月 揚州 ,古來英麗,端合仙才人住。”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