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業冠古今,滿而不溢,高而不危,統求國計民生,先憂後樂; 薦賢遍天下,功則歸人,過則歸己,若論感恩知己,異口同悲。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偉業冠古今,滿而不溢,高而不危,統求國計民生,先憂後樂;
下聯:薦賢遍天下,功則歸人,過則歸己,若論感恩知己,異口同悲。

對聯備註:

(清-郭松林《挽曾國藩聯》)

參考注釋

偉業

[great cause] 卓著的業績

他的偉業千古流傳

古今

[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滿而不溢

器物已滿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資財而不浪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於節制守度。《呂氏春秋·察微》:“《孝經》曰:‘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楚 不能之也。” 漢 桓寬 《鹽鐵論·褒賢》:“故君子時然後言,義然後取,不以道得之不居也。滿而不溢,泰而不驕。”《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策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高而不危

身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

國計民生

[national economy and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

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

聲色犬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聊齋誌異·談黃粟》

先憂後樂

(1).謂先憂苦而後得安樂。語本《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 錢基博 《辛亥江南光復實錄》:“枵腹從公,人情所難,職不分文武,階無問大小,上自都督,下至走卒,一律日支錢二百五十文,以供飯食,同甘共苦,以底於成功;而後酌量經帑,制定薪津,亦先憂後樂也。”

(2).謂憂慮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語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宋史·范仲淹傳論》:“然先憂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雜論》:“其(指 范仲淹 )先憂後樂之義,前人所未發。” 潘飛聲 《壬子新歲作》詩:“先憂後樂何人識? 老阮 狂來酒正中。”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歸人

(1) [returned people]∶回歸家園的人

荒途無歸人,時時見廢墟。——晉· 陶淵明《和劉柴桑》

(2) [the dead]∶指死人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唐· 李白《擬古》九

過則

逾越規矩。《禮記·哀公問》:“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 元 虞集 《御史中丞楊公神道碑》:“羣臣侍坐者,或言笑過則,上見公正色,為之改容。”

感恩

(1) [be thankful]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異口

亦作“異口”。1.不同的說法。《尉繚子·攻權》:“異口虛言,將無修容。” 明 徐渭 《壽史母序》:“恭人居其上,天下之賢司隸,自髫至叟無或異口。”

(2).猶眾口。參見異口同聲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