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倡義而還內爭未已外患紛來都因北調南腔依然高唱 滬上議和久梗政變頻經民殷望治為問西林東海何以為情

題贈

對聯全文

上聯:武昌倡義而還內爭未已外患紛來都因北調南腔依然高唱
下聯:滬上議和久梗政變頻經民殷望治為問西林東海何以為情

對聯備註:

(劉師亮題民國九年(1920)雙33節)

參考注釋

倡義

首倡大義;宣揚大義。多指舉兵行事或起義。《新唐書·蕭銑傳》:“ 德基 倡義竭誠, 柳生 擅殺之,不誅,無以為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浙江人物》:“ 宸濠 之變, 孫忠烈 首輸忠死節, 王文成 首倡義勘亂。” 章炳麟 《駁康有為革命書》:“始 孫文 倡義於 廣州 , 長素 嘗遣 陳千秋 、 林奎 往,密與通情。”

而還

以還,以來。 于右任 《祭鄒容墓後贈劉三》詩:“廿載而還事始伸,同來掃墓一沾巾。”

內爭

[internal struggle] 內部的爭鬥糾紛

未已

不止;未畢。《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韓愈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正當窮冬寒未已,借問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彥 《驀山溪·大石》詞:“落日媚 滄洲 ,泛一棹、夷猶未已。” 明 劉基 《漫成》詩之二:“一寸愁心千萬里,不見行人應未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二人喜其詞致,談至月上未已。”

外患

[foreign aggression] 指外國的干涉侵略

內憂外患交迫

依然

[still;as before]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高唱

(1) [sing loundly]∶高聲歌唱

他們高唱著國際歌

(2) [talk glibly about;call loudly for]∶大聲叫喊

他們一面高唱“和平”,一面瘋狂備戰

滬上

上海 的別稱。 清 王晫 《今世說·言語》:“ 滬上 校書 玉煙 ,慧甚。” 孫中山 《大總統令內務法務部通飭所屬禁止體罰文》:“頃聞 上海 南市 裁判所審訊案件,猶用戒責,且施之婦女。以 滬上 開通最早,四方觀聽所繫之地,而員司猶踵故習。”

議和

[negotiate peace] 通過談判達成終止敵對行為或停止戰爭

西林

(1).西面的樹林。 三國 魏 阮籍 《首陽山賦》:“蟋蟀鳴乎東房兮,鶗鴃號乎西林。” 唐 陳子昂 《征東至淇門答宋十一參軍之問》詩:“西林改微月,征斾空自持。” 唐 王維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詩:“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2).寺名。在 江西省 星子縣 廬山 麓,與 東林相對, 晉 太原 中僧 慧永 建。後因以泛指寺院。 唐 許渾 《題蘇州虎丘寺僧院》詩:“世間誰似 西林 客?一臥煙霞四十春。” 唐 許渾 《寄契盈上人》詩:“何處是 西林 ?疏鐘復遠砧。” 唐 李商隱 《華師》詩:“孤鶴不睡無雲心,衲衣笻杖來 西林 。”

東海

(1) [The East China Sea]∶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廣闊的東海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

(2) [sea in the east]∶泛指東方的大海

以為

[presume;think;believe;consider]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