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怡情,寄託遙深謝太傅; 簪纓繼世,勛名焜耀郭汾陽。

輓聯名人名家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絲竹怡情,寄託遙深謝太傅;
下聯:簪纓繼世,勛名焜耀郭汾陽。

對聯備註:

(清-《挽盛康聯》)

參考注釋

絲竹

(1) [traditional stringed and woodwind instrument]∶弦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 [music]∶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怡情

怡悅心情。《南齊書·孝義傳·杜棲》:“以父老歸養,怡情壠畝。”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居布素之賤,擅貴游之權,浪跡怡情,垂三十年,固其分也。” 明 劉基 《述志賦》:“列玄泉以瑩心兮,坐素石以怡情。” 嚴復 《救亡決論》:“非真無用也,凡此皆富強而後物阜民康,以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貧之切用也。”

寄託

(1) [entrust to the care of sb.;leave with]∶委託別人照料

寄託侍者。——唐· 李朝威《柳毅傳》

寄託孩子給別人看帶

(2) [place hope on]∶寄理想情感於某人或某事物上

(3) 託身,安身 [settled place for life;take shelter;settle down]

無可寄託。——《荀子·勸學

遙深

猶深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唯 嵇 志清峻, 阮 旨遙深,故能標焉。”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南方柳堂》:“我謂此詩選辭沉著,托興遙深。”《與友人論五言古詩書》:“而 淵明 之平淡自然毫不著力……則其寄託之遙深,胸襟之博大,實有異乎流俗,而深入聖域。”

謝太傅

指 晉 謝安 。 安 卒贈太傅,故稱。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嘗高 謝太傅 ,攜妓 東山 門。” 唐 杜甫 《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圖十韻》:“從來 謝太傅 ,丘壑道難忘。”亦省稱“ 謝傅 ”。 唐 楊巨源 《酬盧員外》詩:“ 謝傅 旌旗控上游, 盧郎 罇俎借前籌。” 明 何景明 《還家口號》:“閒居擬著 潘安 賦,高臥寧知 謝傅 心!”

簪纓

[hat and ornaments] 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後遂藉以指高官顯宦

不將蘿薜易簪纓。——張悅《浥湖山寺》

繼世

繼承先世。《孟子·萬章上》:“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 桀 紂 者也,故 益 、 伊尹 、 周公 不有天下。” 唐 柳宗元 《封建論》:“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 宋 曾鞏 《韓琦制》:“昔 三代 遭變,繼世之初,干戈警備,陳及門廷,書之史官,以為後法。”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九日》:“西洋立嗣之法,傳子而外,或立義子,或立戚黨,名為繼世,實早易姓。”

勛名

功名。《後漢書·張奐傳》:“﹝ 張奐 ﹞及為將帥,果有勛名。” 宋 蘇舜欽 《春日感懷》詩:“望國勛名晚,傷時歲月飛。” 清 吳偉業 《東萊行》:“ 左氏 勛名照汗青,過江忠孝數中丞。” 劍農 《武昌革命始末記》:“成則共圖勛名,敗則生靈塗炭。”

焜耀

同“ 焜燿 ”。《法苑珠林》卷四一:“又進至一處,見崇臺廣廈、玉宇金房,琳琅焜耀,暉彩眩目。”《紅樓夢》第liu7四回:“是日,喪儀焜耀,賓客如雲。” 清 黃景仁 《堯母廟》詩:“丹陵緬鬱盤,黃雲想焜耀。” 宋 王安石 《祭呂侍讀文》:“是為世臣,焜耀家邦。”

焜燿:1.明照;照耀。《左傳·昭公三年》:“不腆之適,以備內宮,焜燿寡人之望。” 陸德明 釋文引 服虔 曰:“焜,明也;燿,明也。” 唐 柳宗元 《為李京兆祭楊凝文》:“冀茲競爽,焜燿儒林。” 孫中山 《同盟會宣言》:“ 漢 族神靈,久焜燿於四海。”

(2).光輝輝煌。 唐 獨孤及 《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詩:“ 賈生 去 洛陽 ,焜燿琳琅資。” 明 方孝孺 《送徐思勉之山東按察司僉事》詩序:“詠歌之士,必有敷揚焜燿以照千古者矣。”

(3).螢火蟲的別名。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螢火》:“﹝螢火﹞一名焜燿。”

郭汾陽

指 唐 名將 郭子儀 。 安史 之亂平息以後, 郭子儀 功封 汾陽王 ,故稱。 明 李夢陽 《秋望》詩:“聞道 朔方 多勇略,只今誰是 郭汾陽 。” 清 趙翼 《壬申元日》詩:“笑引古人相比較,居然已勝 郭汾陽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