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千餘年博厚高明悠久 金華三大擔事功道德文章

書院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石室千餘年博厚高明悠久
下聯:金華三大擔事功道德文章

對聯備註:

(王同曾題浙江五峰書院麗澤祠)

參考注釋

石室

(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5).岩洞。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游桓山記》:「登 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 劉向 《真君傳》:「 赤松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喬 松 儔。」

餘年

[one's remaining years] 暮年;晚年

博厚

(1).廣大深厚。《禮記·中庸》:「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 明 韓畕《荷蘭使舶歌》:「但可嘆博厚,安能測深邃。」 清 方東樹 《書惜抱先生墓誌後》:「侍郎( 方苞 )之文,靜重博厚,極天下之物賾而無不持載。」

(2).寬宏樸厚。《新唐書·崔漢衡傳》:「 崔漢衡 , 博州 博平 人。沉懿博厚,善與人交。」

高明

[wise or skillful person] 具有獨到見解,高超技藝的人

另請高明

悠久

[long;long-standing long-drawn-out] 長久;久遠

一種悠久的民族意識傳統

悠久成物之理。——[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金華

[Jinhua] 浙江省縣級市及專區政府所在地。位於浙江省中部,面積222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84萬,市區人口11萬。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產以金華火腿聞名

三大

(1).指道、天、地。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擬茲三大,賓是四門。歷試諸難,鹹熙庶績。」 吳兆宜 注引《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2).指君、父、夫。 清 龔自珍 《春秋決事比答問第五》:「《春秋》張三大,治三細……三大:君、父、夫;三細:臣、子、婦。」

事功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es] 事業和功績

我疑心她有點羅曼諦克,急於事功

道德文章

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