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以道義相維持,觀摩同志,患難同袍,四十年知己感恩,無限曲衷難訴盡; 德業與聖賢為體用,遺愛在民,公忠在國,一頃刻騎箕撒手,盱衡大局費沉吟。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契合以道義相維持,觀摩同志,患難同袍,四十年知己感恩,無限曲衷難訴盡;
下聯:德業與聖賢為體用,遺愛在民,公忠在國,一頃刻騎箕撒手,盱衡大局費沉吟。

對聯備註:

(清-陳湜《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契合

(1) [agree;get along]∶投合,意氣相投

君臣契合

(2) [in keeping with]∶符合

扮演屈原的那個演員,無論是表情還是服裝都很契合屈原的身分

(3) [form an alliance;ally]∶結盟;結拜

你與我父親契合。——《元朝秘史》

道義

[morality and justice] 道德正義

道義上的支持

相維

相連。《周禮·夏官·職方氏》:“凡邦國小大相維。” 鄭玄 註:“相維聯也。”《新唐書·崔植傳》:“君明臣忠,聖賢相維,治致昇平,固其宜也。” 宋 王安石 《上五事札子》:“今一旦變之使行,什伍相維,鄰里相屬,察奸而顯諸仁,宿兵而藏諸用。”

觀摩

[inspe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work;study and emulate;view and fondle] 互相學習,交流經驗

觀摩教學

觀摩演出

同志

(1) [congenial]∶志趣相同;志向相同

自有國同志者在。——清· 林覺民《與妻書》

和他同志的多得很

(2) [friend]∶指志趣相同的人

樂得與二三同志,酒余飯飽,雨夕燈窗,同消寂寞。——《紅樓夢》

四卿及同志。——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3) [comrade]∶為共同理想事業而奮鬥的人,特指同一個政黨的成員

黨員同志

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

(4) [a form of address]∶某些國家人彼此之間的通稱

同志,你的帽子掉了

患難

[adversity;calamity] 憂患災難

予在患難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患難之交

同袍

(1) [fellow officers]∶舊時在同個軍隊工作的人互稱。參看“袍澤”

(2) [close friend]∶摯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秦風·天衣》

萬里別同袍。——許渾《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梅》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感恩

(1) [be thankful]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無限

[infinite;immeasurable;boundless limitless] 沒有盡頭;沒有限量

前程無限

曲衷

[heartfelt emotion] 內中的情由

細表曲衷

德業

德行與功業。《後漢書·楊震傳》:“自 震 至 彪 ,四世太尉,德業相繼。” 唐 杜甫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詩:“大府才能會,諸公德業優。”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一》:“世有自命君子而物望不孚,德業不進者,無不由於自是而自大。” 方東樹 《答葉博求論古文書》:“ 周 秦 及 漢 ,名賢輩出,平日立身,各有經濟德業。”

聖賢

[sage]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體用

(1).本體和作用。語本《參同契》卷下:“春夏據內體……秋冬當外用。”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一道》:“是用發懇惻之誠,咨體用之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告詞用上語》:“制云:朕自東朝之歸,方知南面之樂,宜時懿戚,同此體用。” 嚴復 《原強》:“且一羣一國之成之立,其間體用功能,實無異於生物之一體,大小雖殊,而官治相準。”

(2). 中國 古代哲學亦以“體用”指事物的本體、本質和現象。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公忠

公平忠實;盡忠為公。《莊子·天地》:“吾謂 魯 君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輯!’” 成玄英 疏:“拔擢公平忠節之人。”《韓非子·三守》:“羣臣持祿養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謂明劫。”《後漢書·張酺傳》:“左中郎將 何敞 及言事者多訟 酺 公忠,帝亦雅重之。” 唐 高適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詩:“ 樂毅 吾所憐,拔 齊 翻見猜; 荊卿 吾所悲,適 秦 不復迴。然諾多死地,公忠成禍胎。” 茅盾 《子夜》五:“他心裡佩服 吳蓀甫 的調度真不錯,同時忍不住也來發表一些公忠愛國的意見。”

頃刻

[in a moment] 片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於“一會兒

菀枯頃刻。——〔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頃刻兩斃。——《聊齋誌異·狼三則》

一陣風過,江面上頃刻間掀起了巨浪

騎箕

見“ 騎箕尾 ”。

撒手

(1) [let go]∶放開手

他從梯子上撒手跳下來

(2) [give up]∶放棄

撒手不管

盱衡

(1) [raise one’s brows and look up]∶揚眉舉目

盱衡環顧

(2) [make a comprehensive survey]∶觀察;縱觀

盱衡政局

大局

[overall situation;general prospect;whole situation] 整個局勢;整個局面

沉吟

(1) [ponder;be unable to make up one's mind]∶深思吟味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魏· 曹操《短歌行》

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楊朔《茶花賦》

(2) [mutter]∶ 間斷地低聲自語,遲疑不決

輕聲沉吟

沉吟放撥插弦中,頓起衣裳起斂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