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吾浙掛席而來歷四百里津粱亭堠到此名區閶閻殷富水鄉清嘉開拓心胸知幾許 登斯堂舉杯相屬合十一郡文物衣冠成茲良會襟上酒痕袖中詩本流連風景意云何

題贈

對聯全文

上聯:從吾浙掛席而來歷四百里津粱亭堠到此名區閶閻殷富水鄉清嘉開拓心胸知幾許
下聯:登斯堂舉杯相屬合十一郡文物衣冠成茲良會襟上酒痕袖中詩本流連風景意云何

對聯備註:

(俞樾題蘇州浙江會館)

參考注釋

掛席

亦作“掛席”。猶掛帆。《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 李善 註:“揚帆、掛席,其義一也。” 唐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詩:“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宋 蘇軾 《歸朝歡·和蘇堅伯固》詞:“明日西風還掛席,唱我新詞淚沾臆。” 郁達夫 《己未秋應外交官試被斥倉卒東行》詩:“明朝掛席 扶桑 去,回首中原事渺茫。”

來歷

(1) [antecedent;background; sources; origins]∶一個人的前期經歷履歷

查明來歷

(2)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to]∶人或事物的歷史或背景

提起這把手術刀可大有來歷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亭堠

見“ 亭候 ”。

富水

唐 代酒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酒則有 郢州 之富水, 烏程 之若下, 滎陽 之土窟春。”

清嘉

美好。 宋 柳永 《望海潮》詞:“重湖迭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元 無名氏 《猿聽經》第三折:“小生心胸豁暢,肺腑清嘉。” 清 方文 《送繆湘芷水部北上》詩:“美人為政自清嘉, 江縣 新栽萬樹花。”

開拓

(1) [open up]∶開闢

在荒原上開拓出大片農田

(2) [develop]∶採掘前修建巷道等工序的總稱

開拓巷道

心胸

[breadth of mind] 猶“心中”,“內心”

知幾

謂有預見,看出事物發生變化的隱微徵兆。《易·繫辭下》:“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後漢書·袁紹傳》:“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十二:“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之二:“ 伯子 知幾早,逃名 震澤 西。”

相屬

(1).相接連;相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荀卿 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 宋 葉適 《總乾黃公行狀》:“喪還,赴於塗、哭於郊、弔於家者,相屬也。” 廖仲愷 《邁陂塘·題北郭秧針圖》詞:“鋒芒如許禁磨折,風雨晦明相屬。”

(2).相關;相類。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人生在世,望於後身,似不相屬。” 明 徐渭 《<會稽縣誌>諸論》:“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與土,以精氣相屬,而不係於方隅。’”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外洋助剿》:“內憂外患,其事不相屬,而其害實相因。”

(3).互相勸酒;向人敬酒。 唐 韓愈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沙平水息聲影絶,一杯相屬君當歌。”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明 高啟 《逢張架閣》詩:“一杯相屬成知己,何必平生故人。”

(4).和人詩詞。 宋 蘇軾 《和王晉卿》詩序:“感嘆之餘,作詩相屬。” 宋 朱松 《贈范直夫》詩:“且與寓公同放曠,浩歌相屬倚秋風。”

用以記人生年的十二生肖。《說郛》卷七三引 宋 洪巽 《暘谷漫錄》:“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鷄、戌犬、亥豬為十二相屬。”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矜嫚·韓愈王儉語》:“大蟲老鼠,俱為十二相屬,何怪之有?”

合十

原為 印度 的一般敬禮,佛教徒亦沿用。兩手當胸,十指相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明公 恕齋 ,嘗為 獻縣 令,良吏也。官 太平府 時,有疑獄,易服自察訪之,偶憇小菴,僧年八十餘矣,見公合十肅立。”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集·我的第一個師父》:“善男信女們也個個‘合十讚嘆,歡喜布施,頂禮而散’了。”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這佛像有二尺來高,金光閃閃,滿臉堆笑,雙手合十,瞅著人間。”參見“ 合掌 ”。

文物

[cultural relic;cultural treasures] 歷代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價值東西;指禮樂制度

衣冠

(1) [clothes and hat]∶衣服和禮帽

(2) [dress]∶服飾

衣冠不整

(3) [gentle]∶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良會

(1).美好的聚會。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悼良會之永絶兮,哀一逝而異鄉。”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詩:“良會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圓成》:“今何夕,是吉期,稱良會。”《老殘遊記》第九回:“ 申先生 困不困?如其不困,今夜良會,可以不必早睡。”

(2).良機。《南齊書·崔祖思傳》:“北閒起義者眾,深恐良會不再至,卿善奬 沛 中人,若能一時攘袂,當遣一佳將直入也。”《梁書·鄭紹叔傳》:“朝廷遣卿見圖,今日閒宴,是見取良會也。”

襟上

見“ 襟尚 ”。

酒痕

沾染上酒滴的痕跡。 唐 岑參 《奉送賈侍御史江外》詩:“ 荊 南 渭 北難相見,莫惜衫襟著酒痕。” 宋 陸游 《劍門道中遇微雨》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金 元好問 《送周帥夢卿之關中》詩之一:“狼藉ma4衣見酒痕,憶君醉別柳邊邨。”

詩本

詩集。 唐 白居易 《故衫》詩:“袖中 吳郡 新詩本,襟上 杭州 舊酒痕。”《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萬雪齋 正要揭開詩本來看,只見一個小廝飛跑進來稟道:‘ 宋爺 請到了。’” 高旭 《懷實丹白門》詩:“曉風殘月新詩本,濁酒高樓舊淚痕。”

流連

[loiter;linger] 依戀而捨不得離去。一作“留連”、“流漣”

流漣荒亡,為諸侯憂。——《孟子·梁惠王下》

游九京者,亦流漣於隋會。——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流連夜市

風景

[landscape;scene;scenery;sight;views] 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

風景秀麗

云何

(1).為何,為什么。《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