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哲昆同署仙升,與文侄同年感逝,作督遍八州,遺愛及民,處處有碑皆墜淚; 念四海大任需才,念一身大恩未報,蛻形當十月,愴懷知己,茫茫何地著愁來。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與哲昆同署仙升,與文侄同年感逝,作督遍八州,遺愛及民,處處有碑皆墜淚;
下聯:念四海大任需才,念一身大恩未報,蛻形當十月,愴懷知己,茫茫何地著愁來。

對聯備註:

(清-譚文秀《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哲昆

對他人之兄的敬稱。 清 唐孫華 《哭從外祖孝廉蔗庵孫公》詩之一:“才筆承先世,科名讓哲昆。”自註:“兄 扶桑 公戊戌狀元。”參見“ 哲兄 ”。

仙升

死的婉辭。 宋 無名氏 《安恭皇后上仙發引、黃鐘羽導引》詞:“金殿晚,愁結 坤寧 。天下母,忽仙昇。雲山浩浩歸何處,但聞空際綵鸞聲。”

同年

(1) [the same age;the same year]

(2) 相同的年份

同年出生

(3) b 〈方〉∶年紀相同

(4) [having passed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the same year]∶科舉考試同榜考中的人

同年曰君賜不可違。——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感逝

感念往昔。 北魏 高允 《徵士頌序》:“昔歲同徵,零落將盡,感逝懷人,作《徵士頌》。” 唐 白居易 《憶微之傷仲遠》詩:“感逝因看水,傷離為見花。”

八州

中國 全土。我國自古有九州之稱,自京畿而言,則為八州。《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處處

(1) [everywhere]∶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in all respects]∶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all over]∶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四海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大任

重任,重要職務。《左傳·成公十六年》:“國有大任,焉得專之。” 杜預 註:“大任,謂元帥之職。”《北齊書·神武帝紀下》:“少能劇飲,自當大任,不過三爵。”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裘文達公》:“公聽視機警,受大任舉重若輕。”

念一

思念大道。謂修道。“一”指道。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北有石室二口,舊是隱者念一之所,今無人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涑水》:“是以緇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 宋 蘇轍 《抱一頌》:“真人告我,晝夜念一……子若得一,萬事皆畢。”

蛻形

蛻變而成的形式。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月蝕》:“我從前在甚么書上看過,說是女人用的環鐲,都是上古時候男子捕擄異族的女人時所用的枷鐐的蛻形。”

十月

[October] 格里氏歷(即陽曆)每年的第十個月——縮寫Oct.

愴懷

悲傷。 唐 李益 《城西竹園送裴佶王達》詩:“愴懷非外至,沉鬱自中腸。” 明 徐渭 《涉江賦》:“予斯之憂,他奚愴懷?” 黃遵楷 《<人境廬詩草>跋》:“先兄之不忍為詩人,而又不得不有求於自立之道,其愴懷身世為何如耶。”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茫茫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vast]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地著

謂定居於一地。《漢書·食貨志上》:“理民之道,地著為本。” 顏師古 註:“地著,謂安土也。” 唐 獨孤及 《謝加司封郎中賜紫金魚袋錶》:“見在戶口,纔有地著,其中鰥寡疲弱,不能自存者十猶六七,徵遣征賦,未嘗及期。”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三:“百姓 趙加起 ,實派天潢;久安地著,雖為疎屬,實重宗盟。”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若不以地著為重者,則惟當問其祖宗為何等,而安用是紛紛者為?”參見“ 土著 ”、“ 土斷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