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渺遺音聽他秦築秦箏今樂何如古樂 天涯聯舊侶為我楚歌楚舞他鄉也似故鄉

戲院

對聯全文

上聯:大夏渺遺音聽他秦築秦箏今樂何如古樂
下聯:天涯聯舊侶為我楚歌楚舞他鄉也似故鄉

對聯備註:

(楊調元題陝西漢中湖廣會館戲台)

參考注釋

大夏

(1). 周 代“六舞”之一。相傳本為 夏禹 時代的樂舞。

(2).指夏季。《管子·輕重乙》:“夫歲有四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之謂夏之秋。”《漢書·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於空虛不用之處。”

(3).古國名。音譯 巴克特里亞(Bactria) ,也叫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我國 漢 代稱之為 大夏 。《史記·大宛列傳》:“ 大夏 在 大宛 西南二千餘里 嬀水 南。”《魏書》稱作 吐呼羅 ,《隋書》、《北史》、《大唐西域記》、《舊唐書》皆作 吐火羅 。為 大月氏 所滅。在今 阿富汗 北部一帶。

(4).古城門名。在 洛陽 , 魏明帝 所造。《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 大夏 緬無覿,崇 芒 鬱嵯峨。” 李善 註:“ 陸機 《洛陽記》曰: 大夏門 , 魏明帝 所造,有三層,高百尺…… 郭緣生 《述征記》曰: 北芒 ,去 大夏門 不盈一里。”

(5).國號。 東晉 十六國之一。 匈奴 族 赫連勃勃 所建,也稱 夏 ,為 吐谷渾 所滅。

(6).國號。 隋 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竇建德 稱王后,國號稱 大夏 。

(7).國號。 宋 時 党項 族 李元昊 國號亦稱 大夏 ,史稱 西夏 ,為 蒙古 成吉思汗 所滅。

(8).大廈。 漢 張衡 《西京賦》:“正殿路寢,用朝羣辟,大夏耽耽,九戶開闢。”《文選·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接武茅茨,涼過大夏。” 李善 註:“《淮南子》曰:‘大夏增加,擬於 崑崙 。’” 高誘 註:“大夏,大屋也。”

遺音

(1).謂留下聲音。 宋 蘇軾 《雷州》詩之三:“終日數椽間,但聞鳥遺音。”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並涉穎》之二:“路暗鳥遺音,江清魚弄姿。”

(2).指留下的聲音。 宋 秦觀 《韓樞密夫人輓詞》之一:“舊像瞻揄闕,遺音想佩環。” 清 塗大酉 《雜詩》:“飛鴻遲遲來,掉入青煙路。遺音落風中,適與歌聲過。”

(3).不絕之餘音。形容音樂或詩歌極其美好。《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十:“簫管有遺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蘇軾 《送俞節推》詩:“ 吳興 有君子,淡如朱絲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明 唐龍 《<大復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遺音焉。”

(4).前代留傳下來的音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情舒放而遠覽,接 軒轅 之遺音。” 戴明揚 注引 梁章鉅 曰:“ 黃帝 使 伶倫 截竹,樂律起於 黃帝 ,故云‘接 軒轅 之遺音’。” 唐 陳季 《湘靈鼓瑟》詩:“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 郭沫若 《今昔集·diao33台訪古》:“ 翰笙 ( 陽翰笙 )言: 花苗 人甚憂抑,其音樂亦甚淒涼……我聽了這話,聯想到《楚辭》,《楚辭》的悲抑或不無 苗 民的遺音吧?”

(5).哀聲。《易·小過》“飛鳥遺之音” 唐 孔穎達 疏:“遺,失也。鳥之失聲,必是窮迫未得安處。《論語》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故知遺音即哀聲也。”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遺音和 蜀 魄,易簀對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說的話。《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二》:“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李善 註:“《左氏傳》: 晉 穆嬴 曰:今君雖終,言猶在耳。”《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詩》:“疇曩伊何,逝者彌踈,溫溫恭人,慎終如初。覽彼遺音,恤此窮孤。” 李善 註:“遺音,謂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諡文僖董公墓志銘》:“比有哭子之戚,公屢致弔慰,訃至之後,蓋猶有遺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劉禹錫 《傷往賦》:“ 龍門 風霜苦,別鶴哀鳴夜銜羽; 吳江 波浪深,雌劍一去無遺音。”

秦箏

古 秦 地(今 陝西 一帶)的一種弦樂器。似瑟,傳為 秦 蒙恬 所造,故名。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 齊 侶發東舞, 秦 箏奏西音。” 晉 潘岳 《笙賦》:“ 晉野 悚而投琴,況 齊 瑟與 秦 箏。” 唐 岑參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詩:“汝不聞 秦 箏聲最苦,五色纏弦十三柱。” 宋 晏幾道 《蝶戀花》詞:“細看 秦 箏,正似人情短。” 清 陳維崧 《鷓鴣天·苦雨和蘧庵先生》詞:“雪登麥積 秦 箏苦,雨歇叢臺 趙 女嬌。”

何如

(1) [how about;why not;what do you think]∶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wouldn’t it be better]∶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古樂

古代帝王祭祀、朝會時所奏音樂。也稱雅樂,以別於民間音樂。《禮記·樂記》:“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 鄭 衞 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 鄭玄 註:“古樂,先王之正樂也。”《三國志·魏志·杜夔傳》:“紹復先代古樂,皆自 夔 始也。” 唐 元稹 《華原磬》詩:“ 泗 濱浮石裁為磬,古樂疏音少人聽。”

天涯

[end of the world;the remotest corner of the earth]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舊侶

舊友。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羈雌戀舊侶,迷鳥懷故林。” 唐 唐彥謙 《賀李昌時禁苑新命》詩:“塵中舊侶無音信,知道 遼東 鶴姓 丁 。” 明 程岫 《送洪維則歸新安》詩:“並鞍非舊侶,負笈有佳兒。”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楚歌

(1). 楚 人之歌。《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 卒聞 漢 軍之 楚 歌,以為 漢 盡得 楚 地, 項羽 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楚 歌非取樂之方, 魯 酒無忘憂之用。” 元 薩都剌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詞:“ 楚 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 江 東。”

(2).引申指悲歌,表示陷入困境。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謝翱》:“擊石為 楚 歌,竹石俱損傷。” 陳沂 《曾澤生和他的司令官》:“突然他感覺出來了,這不是音樂,而是 楚 歌。”

楚舞

楚 地之舞。《史記·留侯世家》:“ 戚夫人 泣,上曰:‘為我 楚 舞,我為若 楚 歌。’”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 楚 舞醉碧雲, 吳 歌斷清猿。”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詞:“何人為我 楚 舞,聽我 楚 狂聲?” 清 彭而述 《衛藩舊邸遇酒南將軍》詩:“若能為 楚 舞?何處得 秦 聲?”

他鄉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alien land] 異鄉,家鄉以外的地方

也似

如同;一般。 宋 陸游 《次韻周輔道中》:“日淡風斜江上路,蘆花也似柳花輕。”《水滸傳》第七三回:“ 李逵 性起,砍將入去,泥神也似都推倒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這口劍雖不能說削鐵如泥,也似花馬劍一般鋒利。”

故鄉

[native place;hometown;birthplace] 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