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頭陀贊》
全文:
梵語頭陀,華言抖擻。
淨一真心,振三毒垢。
如來親試,迦葉稱首。
聖教推崇,哲人遵守。
衣三食四,住處五名。
曰十二行,對治修行。
十三或八,要以三並。
練磨三境,攝化三乘。
起四歡喜,行四聖種。
以戒為基,止觀相踵。
大矩崇規,鏈金烹礦。
號菩薩僧,志惟堅勇。
知足少欲,伏我受根。
無取無著,情絕所存。
若有贊者,同贊世尊。
續佛慧命,開佛正門。
在昔能仁,囑付彌勒。
守護三寶,後五百歲。
彌勒稱揚,此行為最。
適當其時,應身出世。
阿蘭若處,作眾依歸。
則先賢軌,發薙肩垂。
白麻劫貝,不隨染衣。
表如玉雪,不受塵泥。
心寂為禪,心淨為教。
內外相應,方名修道。
事貴簡嚴,理惟幽奧。
不具信根,玄關莫造。
祈生兜率,天樂非貪。
菩提熏種,慈氏言參。
其或超越,罔假司南。
十方法界,同我伽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阿蘭若
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寂靜處或空閒處。原為比丘潔身修行之處,後亦用以稱一般佛寺。 宋 王安石 《草堂懷古》詩:“ 周顒 宅入阿蘭若, 婁約 身歸窣堵波。” 明 李贄 《初往招隱堂堂在謝公墩下》詩之二:“盡日阿蘭若,吾生事若何!” 清 郝懿行 《證俗文·梵語》:“梵言阿蘭若, 漢 言精舍也。譯曰無諍也,或曰空靜處也。” 明 王世貞 《游匡廬不能從南康道入取瀑布石樑之勝志嘆》詩:“阿蘭地寂寂,籃筍天茫茫。”
依歸
(1).依託;依靠。《書·金縢》:“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維宗室列侯為 王莽 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 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記》:“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為得其依歸。” 徐特立 《我和黨有歷史上不可分離的關係》:“馬日事變時,左派渙散,沒有組織,在政治上失其依歸。”
(2).尊奉;遵循。 唐 李翱 《謝楊郎中書》:“竊惟當茲之士,立行光明,可以為後生之所依歸者,不過十人焉。” 明 馬中錫 《辠言》:“ 太公 竭力依歸以樹勛名, 伯夷 則極口唾斥以豁憤恨,是何大異也!”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萬眾青年所依歸的 魯迅先生 ,竟於十月十九日的黎明……棄我們而溘然長逝了。”
(3).目的;宗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羅台山》:“ 臺山 之學,以九容為規矩,以九思為主縡,以有物必有則為依歸。” 孫中山 《制定建國大綱宣言》:“《建國大綱》者,以掃除障礙為開始,以完成建設為依歸。” 鄒韜奮 《抗戰以來·開場白》:“記者執筆寫本文時,遇有所檢討或批評……以有益於國家民族為依歸,決無意攻訐任何方面或任何個人。”
黃庭堅名句,頭陀贊名句
名句推薦
吾祖從來儉,痴兒莫謾嫌
侯友彰《示子》
詩詞推薦
鑄秋席上用風字韻贈李范老
方守敦〔清代〕新年三度同尊酒,妙語千端盡古風。蜀國山川縈夢寐,嘯樓詩句壓豪雄。江頭名宦渾如寄,眼底吾徒未是空。醉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