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駕慈航看出沒眾生有登彼岸有溺深淵百千萬劫憑緣法 善門呈寶相發菩提宏願或現宰官或為童子五十三參證佛心

名勝杭州寺廟靈隱寺

對聯全文

上聯:苦海駕慈航看出沒眾生有登彼岸有溺深淵百千萬劫憑緣法
下聯:善門呈寶相發菩提宏願或現宰官或為童子五十三參證佛心

對聯備註:

(張宗祥題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

參考注釋

苦海

[abyss of misery;sea of bitterness] 佛教比喻苦難煩惱的世間,也比喻困苦的處境

脫離苦海

慈航

佛教語。謂佛、菩薩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濟眾,使脫離生死苦海。 南朝 梁 蕭統 《開善寺法會》詩:“fa2輪明暗室,慧海度慈航。”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舍人詩一百韻》:“斷痴求慧劍,濟苦得慈航。”《花月痕》第五二回:“萬頃情波,都成覺岸;千重苦海,盡泛慈航。”

看出

[see;make out;perceive] 了解,明白;看出來;覺察;發現;意識到

我們在黑暗里看出一個人影

眾生

(1) [all living creatures]∶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

芸芸眾生

(2) [domestic animal] 〈方〉∶畜生

彼岸

(1) [the other shore]∶另一邊,對岸

大西洋彼岸

(2) [realm]∶比喻所追求和嚮往的一種境界

到達理想的彼岸

(3) [Faramita]∶佛教。認為脫離塵世煩惱、取得正果之處

深淵

(1) [abyss]∶深潭

後牆緊貼著崢嶸的山石,前臉正對著萬丈的深淵。——《雨中登泰山》

(2) [deep]∶特指海淵

南太平洋上阿爾求斯海深淵

(3) [danger]∶比喻險境

如臨深淵

(4) [metaphor of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比喻無法擺脫的困境

苦難的深淵

百千

[hundreds of] 成百上升,極言其多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賞賜百千強。——《樂府詩集·木蘭詩》

萬劫

(1).亦作“ 萬刼 ”。佛經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過程為一劫,萬劫猶萬世,形容時間極長。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俱處三界,獨與神遊,包括四天,卷舒萬劫。” 宋 蘇軾 《書孫元忠所書<華嚴經>後》:“故佛説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萬劫墮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萬刼;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許地山 《空山靈雨·<心有事>詩》:“你這樣做,雖經萬劫也不能遂願。”

(2).種種災難;許多災難。 元 祖銘 《宴坐峰》詩:“道人此宴坐,一念萬劫融。” 明 李開先 《十一煞·贈康對山》套曲:“千盤萬折連雲棧,萬劫千灰枉死城,糊突夢誰能醒。” 清 方文 《舟中有感》詩:“萬劫不燒唯富貴,五倫最假是君臣。”

緣法

(1).因循法度。《史記·商君列傳》:“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 漢 賈誼 《新書·道術》:“緣法循理謂之軌。”

(2).猶緣分。 宋 楊萬里 《未至安樂坊隔林望見霜鏗嶺兩峰特奇》詩:“彼此相遭有緣法,悔將嗔喜觸巑岏。”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也不知前世今生甚的緣法,相會在花枝下。”《花月痕》第四四回:“ 子善 嘆道:‘緣法一盡,就是九牛之力,也難挽回。’” 沙汀 《淘金記》六:“我兩個的緣法真好。”

善門

[charitable family] 舊時指同情窮苦人、家風好的人家

世稱善門

相發

(1).相感發。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太史 於 戰國 ,於説取 韓非 ,於文取 屈原 ,皆深嗟極慕。要以二子窮愁鬱抑,觸諱殺身,與己意相發,故沾沾焉。”

(2).相發明。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媒氏民判解》:“士以二十為極,庶民以三十為極,女子則皆以二十為極,執婦人之禮與奔者不禁之令相發也。”

菩提

[梵Bodhi]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

宏願

[noble ambition;great aspiration] 宏偉的抱負

他自幼立下宏願,將來要做一番大事業

宰官

(1). 周 代冢宰的屬官。《國語·晉語九》“以隨宰人” 三國 吳 韋昭 註:“宰人,宰官也。”

(2).泛指官吏。《莊子·逍遙遊》“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如大年” 晉 郭象 註:“苟有乎大小,則雖大鵬之與斥鷃,宰官之與御風,同為累物耳。” 唐 耿湋 《題惟乾上人房》詩:“苦行無童子,忘機避宰官。”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出:“俺想起俺家法門中,這個修持,象什麼,好象如今宰官們的階級從ba2九品巴到一二。”

(3).特指縣官。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賸語》:“在 蘇州 日,挽 吳縣 令 賀吉人 云:‘……卅年前進士,蓋棺猶是宰官身。’”

童子

(1) [child;lad]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

彼童子之師。——唐· 韓愈《師說》

操童子業。——《聊齋誌異·促織》

(3) 童生,明清科舉,凡中舉以前,不論年齡大小,皆稱童生

操童子業。——《聊齋志異·促織》

五十三參

佛教傳說, 善財童子 受 文殊菩薩 指點,南行五十三處,參訪名師,聽受佛法,終成正果。見《華嚴經·入法界品》。 元 湯式 《嘲妓名佛奴》曲:“苫倈呵四十八願叮嚀咒誓,巴鏝呵五十三參容顏變改。”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這壁廂是什麼菩薩?這是五十三參形容改。” 清 龔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吉羊解脫 文殊童 ,著我五十三參中。”

佛心

佛教語。謂佛的大慈大悲之心。《觀無量壽經》:“諸佛心者,大慈悲是。” 唐 王維 《為舜闍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冀成寶器,仁王為琢玉之因;廣運佛心,聖主受恆沙之祐。” 唐 司空圖 《山中》詩:“名應不朽輕仙骨,理到忘機近佛心。”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