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艱危,當內憂潛伏、外患迭乘,滄海橫流,先帝與老臣,同遺此恨; 平生梗概,在廉正持躬、公忠體國,蓋棺論定,諛言並謗語,兩失其真。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大局艱危,當內憂潛伏、外患迭乘,滄海橫流,先帝與老臣,同遺此恨;
下聯:平生梗概,在廉正持躬、公忠體國,蓋棺論定,諛言並謗語,兩失其真。

對聯備註:

(清-張書雲《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大局

[overall situation;general prospect;whole situation] 整個局勢;整個局面

艱危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confronting a country] 艱難險阻

內憂

(1).內部的憂患。多指國家內部不安定。對外患而言。《左傳·成公十六年》:“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史記·秦本紀》:“國家內憂,未遑外事。”

(2).心中憂慮。《漢書·張安世傳》:“ 禹 謀反,夷宗族, 安世 素小心畏忌,已內憂矣。”

(3).指母喪。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顯慶 二年,以內憂解職。” 唐 張說 《故洛陽尉贈朝散大夫馬府君碑》:“入太學,舉明經,補 巴西 尉,內憂去職。” 宋 王安石 《與孟逸秘校手書》之九:“然 元規 方內憂,暇議此否?”

潛伏

[hide;conceal] 隱匿;潛藏

潛伏部隊

外患

[foreign aggression] 指外國的干涉侵略

內憂外患交迫

滄海橫流

海水到處泛濫比喻時世動亂不安。 晉 范寧 《<穀梁傳>序》:“ 孔子 覩滄海之橫流,迺喟然而嘆曰:‘ 文王 既沒,文不在茲乎!’”《晉書·殷仲堪傳》:“天下,大器也,苟亂亡見懼,則滄海橫流。” 宋 陸游 《秦皇酒瓮下垂釣偶賦》詩:“滄海橫流何日定,古人復起欲誰歸。” 陳家英 《秋夜次秀元三妹韻兼呈伯兄》:“神州斷送惟揮涕,滄海橫流獨放吟。”

先帝

(1).遠古帝王。《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天子乃薦鞠衣於先帝。” 鄭玄 註:“先帝, 大皥 之屬。”

(2).前代已故的帝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淮南王 長 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唐 韓愈 《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監脩 李吉甫 授臣以前史官 韋處厚 所撰先帝實録三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閒話》:“ 崇禎 先帝縊死 煤山 , 周皇后 也殉難自盡。”

老臣

(1) [I, Your old servant] 老年人對君主或他人的謙稱

老臣病足。——《戰國策·趙策》

(2) 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平生

(1) [all one’s life]∶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always]∶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梗概

[broad outline;main idea;gist] 粗略;大概,大略的內容、要點或討論題的主要原則

略舉梗概

故事梗概

廉正

[honest and upright] 清廉公正

廉正行醫

公忠體國

盡忠為國。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辦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體國的有才能的人,來辦這項國事。” 郭沫若 《蜀道奇》詩:“鞠躬盡瘁兮, 諸葛武侯 誠哉武;公忠體國兮,出師兩表留楷模。”

蓋棺論定

(1) [A man's merits or demerits can be finally judged only after his death]∶一個人一生的是非功過到死後才能作出定論

蓋棺公論定,不泯是人心。——《可齋續稿後·挽史魯公》

(2) [make final judgement]∶現在常用來比喻對一時一事作出定論

在過去說來,她這個小命運已是被蓋棺論定了

諛言

(1).說奉承話。《鬼谷子·權篇》:“諛言者博而於智。”

(2).諂媚的話。 三國 魏 嵇康 《太師箴》:“諛言順耳。”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今人連篇累牘,半是頌德之諛言。” 劉師培 《文說·記事篇》:“博採諛言,喻過其體,詞沒其義。”

謗語

猶謗言。《後漢書·楊震傳》:“今 趙騰 所坐激訐謗語為罪,與手刃犯法者有差。” 唐 柳宗元 《與蕭翰林俛書》:“謗語轉侈,囂囂嗷嗷。”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語智·楊廷和顧鼎臣》:“如《論語》‘無為而治’節,《孟子》‘我非 堯 舜 之道’二句題,主司皆獲譴,疑‘無為’非有為,‘我非 堯 舜 ’四字,是謗語也。”參見“ 謗言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