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參天觀之而無色 群音揭地聽之而無聲

名勝佛教彌勒殿9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萬象參天觀之而無色
下聯:群音揭地聽之而無聲

對聯備註:

(山西五台山彌勒殿)

對聯萬象參天觀之而無色 群音揭地聽之而無聲書法欣賞

萬象參天觀之而無色 群音揭地聽之而無聲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萬象參天觀之而無色 群音揭地聽之而無聲】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萬象

[every phenomenon on earth;all manifestations of nature]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參天

[be tall enough to reach to the sky;very tall] 高聳到空中

參天古樹

之而

鬚毛。《周禮·考工記·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戴震 補註:“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屬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下》:“而,頰毛也;之,猶與也。作其鱗之而,謂起其鱗與頰毛也……然則之為語詞,非實義所在矣。”與 戴 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用以形容鬚毛狀的東西或指雕刻的鳥、獸、龍等的鬚毛耆鬣。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荊公押而字》:“ 荊公 乃又作‘而’字二詩:‘采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蓋用《周禮·考工記》。”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惲敬 《吳城萬壽宮碑銘》:“之而為禽,鄂不為華,鑿堅彫疏,旌旄委蛇。”

無色

[be cast into the shade;be overshadowed] 即黯然失色

檀板之聲無色。——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地聽

古代軍事上偵察敵方動態的一種方法。多用於守城,以防突然襲擊。 唐 李靖 《衛公兵法·部伍營陣》:“兼令人枕空胡祿臥,有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見於胡祿中,名曰地聽。”《通典·守拒法》:“地聽,於城內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甖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聰耳者於井中托甖而聽,則去城五百步內悉知之。”

無聲

[silent;noiseless] 沒有一點聲音

無聲無息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