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本聯疆,記義旗初指,時雨飛來,特為生民救水火; 匡廬鹹失色,悵前纛偃麾,大江東去,長留浩氣壯山河。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吳楚本聯疆,記義旗初指,時雨飛來,特為生民救水火;
下聯:匡廬鹹失色,悵前纛偃麾,大江東去,長留浩氣壯山河。

對聯備註:

(清-劉繹《挽曾國藩聯》)

參考注釋

吳楚

(1). 春秋 吳國 與 楚國 。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 吳 楚 憑 江 ,負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吳 楚 之故地。即今 長江 中、下游一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君 吳 楚 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 吳 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許宗魯 《登齊山樓》詩:“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吳 楚 江流畫裡看。” 陳毅 《詠三峽》詩:“總嫌太狹窄, 吳 楚 天地寬。”

(3).指 吳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區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 吳 楚 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

(4).指 漢高祖 分封的 吳 楚 諸侯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吳 楚 反,聞。”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然 高祖 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連城數十,上下無別,權侔京室,故有 吳 楚 七國之患。” 清 姚鼐 《賈生明申商論》:“﹝ 景帝 ﹞其資如此,而 鼂錯 又以 申 商 進之,何怪有 吳 楚 之難。”

義旗

[banner of righteousness] 義軍的旗幟;也借指義軍

初指

見“ 初旨 ”。

時雨

應時的雨水。《書·洪範》:“曰肅,時雨若。”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 王統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裡徘徊著,看竹籬里萱花的綠長葉子,紅黃花蕊,著了昨夜一場時雨,非常嬌美。”

特為

[specially;for a special purpose] 專門為

特為這事而來

生民

[the people;common people] 指人民

澤潤生民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蘇軾《教戰守》

水火

[stool and urine] 指大小便

匡廬

指 江西 的 廬山 。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後漢書·郡國志四·廬江郡》“ 尋陽 南有 九江 ,東合為 大江 ”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 《廬山記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記》:“ 匡廬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吳國倫 《鄱陽湖》詩:“欲向 匡廬 臥白雲, 宮亭 水色晝氤氳。” 魯迅 《熱風·估<學衡>》:“ 匡廬 峨眉 ,山也,則曰紀游,采硫訪碑,務也,則曰日記。” 林伯渠 《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 匡廬 勝境都爭識,流水高山特逞奇。”參見“ 匡俗 ”。

失色

(1) [turn pale]∶因驚恐而面色變白

驚愕失色

諸將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

(2) [eclipse]∶失去本來的色彩或光彩

年久失色

我腦海里忽然湧出許多作家在書中對雲的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的描寫,但一同我眼前親見的景象相比,卻都有點失色了。——《雲賦》

大江東去

詞牌名。即“念奴嬌”。因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句為“大江東去”,故名。

氣壯山河

[full of power and grandeur] 正氣凜烈,山河也為之生色

但願得早旋旌旆,氣壯山河金戈挽落暉。——明·無名氏《鳴鳳記》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