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不外為善兩字 教子只在積德一端

輓聯墓碑8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傳家不外為善兩字
下聯:教子只在積德一端

對聯傳家不外為善兩字 教子只在積德一端書法欣賞

傳家不外為善兩字 教子只在積德一端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傳家不外為善兩字 教子只在積德一端】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傳家

(1).傳家事於子孫。《後漢書·鄭玄傳》:“入此歲來,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誤,案之禮典,便合傳家。” 李賢 註:“傳家謂家事任子孫也。《曲禮》曰:‘七十老而傳。’”

(2).傳給子孫或子孫世代相傳。 宋 蘇軾 《再和許朝奉》詩:“傳家有衣鉢,斷獄盡《春秋》。” 清 吳偉業 《贈張以韜來鶴》詩:“草聖傳家久著聞,斗看孤鶴下層雲。” 老舍 《茶館》第一幕:“東西地道,傳家的玩藝。”

不外

不超出某種範圍以外。 明 張居正 《進世宗御筆疏》:“伏望皇上萬幾之暇,特加省閲,則致理之方,不外於法祖而得之矣。” 清 周中孚 《鄭堂札記》卷一:“然求其細意熨貼,亦不外此數語。” mao33東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到 延安 參觀的人們,所以十分注意去看 抗大 ,我想也不外這個道理。”

為善

猶行善。《書·泰誓中》:“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國語·齊語》:“夫是,故民皆勉為善。”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為善一,為惡均,而禍福異其流,廢興殊其跡。”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勸使為善,誡使勿惡。”

教子

[godchild;godson] 在洗禮時某人為教父,而教父保證將其教養成為基督

只在

(1).總在;仍在。 宋 蘇軾 《殢人嬌·贈朝雲》詞:“朱脣筯點,更髻鬟生彩。這些箇,千生萬生只在。” 宋 李萊老 《謁金門》詞:“舊恨新愁都只在,東風吹柳帶。”《三國志平話》卷中:“見二嫂靈前燒香奠酒啼哭, 關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水滸傳》第八回:“那人問道:‘ 薛端公 在何處住?’ 董超 道:‘只在前邊巷內。’”《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這酸子。’”

積德

[do good deeds;be given to kindness and charity] 為求福而做好事(迷信)

德行

一端

(1).指物件的一頭。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門口是一塊活板,人一進門,踏著木板的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撲過來,鐵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鉛筆,一端有個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 清 方苞 《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或同始而異終,或將傾而復植,豈可以一端盡哉?” 魯迅 《吶喊·端午節》:“他自己說,他是自從出世以來,只有人向他來要債,他從沒有向人去討過債,所以這一端是‘非其所長’。”

(3).表布帛數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為一匹,一端為半匹,其長度相當於二丈。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夫中國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張友正 ﹞與染工為鄰,或問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學書耳。’於是與約,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書數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數量。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飼。”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