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專征,廿年苦戰,聿光周室中興,溯出持節鉞,入贊樞機,威望著寰區,緯武經文,共許勛猷逾葛亮; 千秋俎豆,四海乾城,同載峴山遺愛,況質荷甄陶,名登薦剡,迂才蒙拔植,感恩知己,何堪涕淚哭西州。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萬里專征,廿年苦戰,聿光周室中興,溯出持節鉞,入贊樞機,威望著寰區,緯武經文,共許勛猷逾葛亮;
下聯:千秋俎豆,四海乾城,同載峴山遺愛,況質荷甄陶,名登薦剡,迂才蒙拔植,感恩知己,何堪涕淚哭西州。

對聯備註:

(清-梁肇煌《挽左宗棠聯》)

參考注釋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gong33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專征

(1).受命自主征伐。 漢 班固 《bai3虎通·考黜》:“好惡無私,執義不傾,賜以弓矢,使得專征。” 晉 陶潛 《命子詩》:“桓桓 長沙 ,伊勛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 宋 岳飛 《奏辭宣撫副使札子》:“以宣撫之重名,實寄專征之大事。”

(2).指擅自進行征伐。《資治通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幽 厲 失德, 周 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

苦戰

[arduous struggle;struggle hard] 艱苦地戰鬥或鬥爭

室中

複姓。 漢 有 室中同 。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持節

[take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拿看旄節。節,旄節,也叫符節,以竹為竿,上綴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憑證)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 匈奴使留 漢者。——《漢書·李廣蘇建傳》

樞機

(1) [important department]∶指朝廷的重要職位或機構

(2) [crux]∶比喻事物的關鍵

言行,君子之樞機也。——《易·繫辭》

耳目,心之樞機也。——《國語·周語下》

威望

[prestige] 聲譽和名望

國際威望

寰區

天下;人世間。《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八:“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絶風流相國能。”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四折:“ 玄德公 聲播寰區,名傳海宇,德勝英傑,才超俊士。” 清 戴名世 《<巢青閣集>序》:“ 永嘉 山水,秀絶寰區。”

緯武經文

謂運用文才武略以治理國家。《晉書·文六王傳贊》:“彼美 齊獻 ,卓爾不羣,自家刑國,緯武經文。”《周書·文帝紀論》:“非夫雄略冠時,英姿不世,天與神援,緯武經文者,孰能與於此乎。”《明史·太祖紀三》:“帝天授智勇,統一方夏,緯武經文,為 漢 、 唐 、 宋 諸君所未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書》:“建功立業爭先赴,緯武經文大有為。”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俎豆

(1) [dish and platter]∶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

(2) [offer sacrifices to]∶指奉祀

俎豆千秋

四海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干城

[soldiers defending country] 盾牌和城牆。比喻捍衛者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詩·周南·兔罝》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 吳之略耶?—— 明· 劉基《賣柑者言》

同載

共同乘坐車或船。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昔 衛靈公 與 雍渠 同載, 孔子 適 陳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晉文帝 與二 陳 共車過,喚 鍾會 同載。”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罷酒,主悅甚, 薛 未及就馬,遽召同載而還。” 宋 曾鞏 《發鬆門寄介甫》詩:“故人曾期此同載,捨櫂直抵 雲山 游。”

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陽縣 南。又名 峴首山 。東臨 漢水 ,為 襄陽 南面要塞。 西晉 羊祜 鎮 襄陽 時,常登此山,置酒吟詠。《晉書·羊祜傳》:“ 祜 樂山水,每風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詠,終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峴山送朱大去非游巴東》詩:“ 峴山 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羊叔子 鎮 襄陽 ,嘗與從事 鄒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沒無聞’之嘆, 峴山 因是以傳。”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顯山 ,後避 唐中宗 ( 李顯 )諱,改名 峴山 。 宋 蘇軾 任 湖州 太守時,曾登此山,有詩云:“ 吳興 勝 襄陽 ,萬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東陽縣 南。原名 三丘山 。 晉 義熙 間 殷仲文 守 東陽 ,常登此山。後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峴山 。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甄陶

(1).燒制瓦器。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使治家養生必於農,則 舜 不甄陶,而 伊尹 不為庖。” 宋 沉遘 《上兩府二書》:“良工甄陶,方圓莫不稱其用。”

(2).化育;培養造就。 漢 揚雄 《法言·先知》:“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文選·何晏<景福殿賦>》:“甄陶國風。” 李周翰 註:“甄陶,謂燒土為器。言欲政化純厚,亦如甄陶乃成。”《舊唐書·孝友傳·裴守真》:“甄陶化育,莫匪神功,豈於樂舞,別申嚴敬。” 明 歸有光 《松江新建行省頌》:“小子不佞,辱荷甄陶。” 清 方苞 《曾孺人楊氏墓表》:“然後知孺人之德,能甄陶子婦而諭其志也。”

(3).喻天地,造化。 宋 梅堯臣 《還吳長文舍人詩卷》詩:“ 有唐 文最盛, 韓 伏 甫 與 白 。 甫 白 無不包,甄陶鹹所索。” 金 蕭貢 《自感》詩:“形骸付與甄陶外,禍福難防倚伏前。”

登薦

進獻。 晉 王嘉 《拾遺記·春皇庖犧》:“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於百神,民服其聖,故曰 庖犧 。亦謂 伏羲 。”《隋書·音樂志中》:“登薦惟肅,禮邈前王。”《宋史·樂志十二》:“嘉栗旨酒,登薦惟恭。”

迂才

謂才能迂拙。 明 唐順之 《海上歸來病手足瘡兼血疾伏枕》詩:“ 瘦 骨迂才堪竊咲,豈能萬里事橫行。”

感恩

(1) [be thankful]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盧 相 邁 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 清 呂大器 《鎮羌道上有感》詩:“鷹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節至今無。”

(2).豈可;哪裡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詩說》:“‘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清 潘陸 《彭澤縣》詩:“地借 陶潛 著,人思 狄相 賢。何堪尋廢縣?沙草浸寒泉。” 葉聖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

涕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絶,目猶爛然。”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聞道 西州 遺畫像,使我涕淚空霑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就接連不斷地打了無數的噴嚏,鬧得涕淚交流。”

(2).涕淚俱下;哭泣。《三國志·魏志·趙王乾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 帝 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唐 杜甫 《gong3安送韋二少府匡贊》詩:“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紉針》:“妻攜女歸告兩弟。兩弟任其涕淚,並無一詞肯為設處。”

西州

(1).古城名。 東晉 置,為 揚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晉 謝安 死後, 羊曇 醉至 西州 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後遂用為典實。 唐 溫庭筠 《經故翰林學士居》詩:“ 西州 城外花千樹,儘是 羊曇 醉後春。” 宋 蘇軾 《日日出東門》詩:“何事 羊公子 ,不肯過 西州 。” 宋 張炎 《甘州·辛卯歲沉堯道同餘北歸》詞:“短夢依然 江 表,老淚灑 西州 。”參見“ 西州路 ”。

(2).指 陝西 地區。《戰國策·韓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勝於 韓原 而霸西州, 晉文公 一勝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晉書·張軌傳》:“ 張涼州 一時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吳偉業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國江山玉樹花。”

(3).指 巴 蜀 地區。《後漢書·廉范傳》:“ 范 父遭喪亂,客死於 蜀漢 , 范 遂流寓西州。”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求賢索友,歷於西州。”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則 陳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蓋相繼,於西州為盛,蓋濟濟焉。” 明 孫蕡 《下瞿塘》詩:“我從前月來西州, 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貞觀 十四年(公元640年)滅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轄境相當今 吐魯番盆地 一帶,為東西交通要衝。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