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天只不二法門,問他提鐵枷,吃鐵棒,諸流作么生,是龜毛兔角; 梵宇遍大千世界,除卻藏頭面,悔頭累,而來阿那個,得龍骨蛇皮。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佛天只不二法門,問他提鐵枷,吃鐵棒,諸流作么生,是龜毛兔角;
下聯:梵宇遍大千世界,除卻藏頭面,悔頭累,而來阿那個,得龍骨蛇皮。

對聯備註:

(清-李端《西禪寺聯》)

參考注釋

佛天

(1).對佛的敬稱。佛教徒認為佛的法力廣大,能普濟眾生,故以天為喻。《水滸傳》第五回:“老漢從來敬信佛天三寳,雖是我莊上今夜有事,權且留師父歇一宵了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我昨日與伙計算賬,多出三十兩一項銀子來。我就捨在此處修好了閣,一來也是佛天面上,二來也在此間留個名。”《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這都是佛天菩薩的保祐啊!”

(2).猶西天,即佛教所說的極樂世界。亦喻指景物極美之地。《花月痕》第十一回:“只見白鷺橫飛,垂楊倒掛,香風習習,花氣濛濛,真是香國樓臺,佛天世界。”

不二法門

[the one and only way;the only proper course to take] 佛教用語。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今用以稱獨一無二的門徑、方法

是法修行遍,方棲不二門。——姚合《寄不疑上人

度世之不二法門,豈有過此!——梁啓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

鐵棒

亦作“ 鐵棓 ”。鐵鑄的棍棒。古代用作兵器。《六韜·軍用》:“方首鐵棓維朌,重十二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弓弩如何近傍?鐵棒渾似遮箭牌。”

作么生

幹嗎;做什麼。 唐 裴休 《傳心法要》卷下:“分明向你道爾燄識,你作么生擬斷他?”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 李白 《戲杜甫》云:‘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太瘦生’, 唐 人語也。至今猶以‘生’為語助,如作么生、何似生之類是也。”《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天要壞我家門,殺了這孩兒是逆天道,且養活,教長成,看他又作么生?”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辛十四娘》:“ 十四娘 近在閨中作么生?”

龜毛兔角

龜生毛,兔長角。本指戰爭的徵兆。後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無實的東西。《楞嚴經》卷一:“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萬善同歸集》卷五:“何起龜毛兔角之心,作虵足鹽香之見!”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序丹灶》:“但得之者,真龜毛兔角,而為之致禍者,十ba9九也。” 清 錢謙益 《鼓吹新編序》:“良自知龜毛兔角,非道人所當滯淫。”亦省作“ 龜毛 ”。 元 袁桷 《楊花曲》詩:“辛勤掇拾不敢棄,願刮龜毛同作氈。”

梵宇

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覩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唐 宋之問 《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生是 西洛 貧儒,四海遊學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殘遊記》第二回:“﹝ 老殘 ﹞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大千世界

(1) [the boundless universe;universe of many universe]

(2) 佛教用語。指廣大無邊的世界

合四大洲七山八海為一小世界,合小世界一千曰小千世界。合小千世界一千,曰中千世界。合中千世界一千,曰大千世界。其成立及破滅,皆屬同時。——《智度論及具舍論》

(3) 指自然

除卻

[nothing but] 除去;除掉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頭面

(1) [woman's head-ornaments]∶舊指首飾

(2) [looks]∶頭和臉,借指姿色

而來

以來。《墨子·兼愛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來,未嘗有也。”《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宋 范仲淹 《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又用兵而來,吏民疲苦。”

阿那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 婀 ”。《文選·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風靡雲披。” 李善 註:“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郍 ”。 明 徐渭 《題<折花美人圖>》詩:“高髻阿那長袖垂,玉釵彷彿掛羅衣。”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身嬌阿那,非關 石尉 之珠;頰薄分明,略比 蕭宮 之醉。”

(2).舒徐貌。阿,通“ 婀 ”。《文選·王褒<洞簫賦>》:“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也。” 李善 註:“阿那腲腇,舒遲貌。”

(3).茂盛貌。阿,通“ 婀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桂黝鯈於南北,蘭芝阿那於東西。” 張載 註:“黝鯈、阿那,皆茂盛之貌。” 三國 魏 曹植 《社頌》:“靈稼阿那,一禾千莖。”

(4). 唐 代樂曲名。 明 楊慎 《藝林伐山·阿那紇那曲名》:“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從事》詩曰:‘戀別山登憶水登,山光水焰百千層。 謝公 留賞 山公 喚,知入笙歌《阿那》朋。’ 劉禹錫 《夔州竹枝詞》云:‘ 楚 水 巴山 煙雨多, 巴 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緑蘿。’《阿那》、《紇那》,皆當時曲名。 李郢 詩言變梵唄為艷歌, 劉禹錫 詩言翻南調為北曲也。‘阿那’皆葉上聲,‘紇那’皆葉平聲,此又隨方音而轉也。”

指示代詞。猶那,那個。 唐 李白 《相逢行》:“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宋 楊萬里 《過南盪》詩:“垂楊一徑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註:“阿那,阿讀入聲如‘屋’,發語詞,無義。阿那,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見。”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九》:“﹝阿那﹞ 李白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阿那,猶言若個也。”

鮮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見《周書·楊寬傳》。

龍骨

(1) [dragon’s bone]∶中藥名。別名“花龍骨”。為古代大形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骼化石

(2) [keel]∶沿船底中心線從船頭至船尾的縱通桁材

蛇皮

亦作“虵皮”。1.蛇的皮。《梁書·諸夷傳·倭》:“蛇皮堅不可斫,其上有孔,乍開乍閉,時或有光,射之中,蛇則死矣。” 宋 梅堯臣 《次韻和永叔石枕與笛竹簟》:“溪上枕剖龍卵石, 蘄 匠簟製虵皮紋。”

(2).特指蛇蛻下的蚹。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夫神滅形消,遺聲餘價,亦猶蟬殼虵皮獸迒鳥跡耳,何預於死者,而聖人以為名教乎?”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蛇蛻》。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