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作唐一經,讀宋五子;
下聯:觀風十稔,愛日三春。
對聯備註:
(清-方浚師《寶應寄寓門聯》)
參考注釋
一經
[as soon as] 用在動詞或表示條件的詞組前面,表示只要經過某種行為或某個步驟,就可以產生相應的結果,後面常有“就”、“便”等相呼應
五子
(1). 夏 太康 昆弟五人。《楚辭·離騷》:“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朱熹 集註:“五子為 太康 昆弟五人。” 唐 韓愈 《送孟東野序》:“ 夏 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一說為 太康 弟。 游國恩 《離騷纂義》引 王引之 曰:“ 五子 ,即 五觀 也。”
(2).指 宋 代的 周敦頤 、 程顥 、 程頤 、 張載 、 朱熹 。 清 何凌漢 《宋元學案敘》:“餘生於 濂溪 之鄉,幼稟庭訓,讀 宋 五子書。”
(3).謂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乾支相配六十年間有五個子年,故稱。《漢書·律曆志上》:“日有六甲,辰有五子。” 顏師古 註:“六甲之中唯甲寅無子,故有五子。”《國語·周語下》:“夫六,中之色也。” 三國 吳 韋昭 註:“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畢矣。”
(4).樹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五子》:“ 裴淵 《廣州記》曰:‘五子樹,實如梨,里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亂金瘡。’”
觀風
[be on the lookout;serve as a lookout] 替人守望,以便報告
派小王去觀風
愛日
(1).珍惜時日。《呂氏春秋·上農》:“敬時愛日,至老不休。” 漢 王符 《潛夫論·愛日》:“聖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國之基,故務省役而為民愛日。” 宋 黃庭堅 《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迺幾父舊治之地》詩:“勉哉思愛日,贈言同馬檛。”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愛日且增初日學,望雲兼慰看雲情。”
(2). 漢 揚雄 《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 舜 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 李軌 註:“無須臾懈於心。”後以指兒子供養父母的時日。《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宋 朱熹 集註:“常知父母之年,則既喜其壽,又懼其衰,而於愛日之誠,自有不能已者。” 清 顧炎武 《為丁貢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詩:“傷今已抱終天恨,追往猶為愛日歡。”
(3).《左傳·文公七年》:“ 趙衰 ,冬日之日也。” 杜預 註:“冬日可愛。”後因稱冬日為愛日。亦常比喻恩德。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之問》詩:“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 宋 司馬光 《和秉國芙蓉》之一:“清曉霜華漫自濃,獨憑愛日養殘紅。”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樞密直學士 劉綜 出鎮 並 門,兩制舘閣皆以詩寵其行……都尉 王貽永 云:‘ 河 朔 雪深思愛日, 並 門春暖詠甘棠。’”
三春
(1).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 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壺 《鬥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 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三春紅藥熏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
(3).三個春天,即三年。 晉 陸機 《答賈謐》詩:“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原註:“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神仙洞洞內神仙視之不見求之應
名勝,貴州,14字對聯對聯: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風雷
春聯,5字春聯對聯:藕葉藕花圍曲檻想當年蘇小也向箇中來這綠水光中可余鬢影
茶聯對聯:野桃含笑竹籬短 溪柳自搖沙水清
鳥獸,7字對聯對聯:車中誰擲果 座上共含飴
糖果店,5字對聯對聯:無想無因那不空諸所有 雨今雨舊乃知晴亦為佳
名勝,揚州,10字對聯對聯:南國人才歸玉尺; 中朝門望重冰壺。
名人名家,7字對聯對聯:載歌載舞辭舊歲 自唱自樂迎新年
元旦節,7字對聯對聯:職在地方,但無忘該管地方,即為盡職;
名人名家,題贈,15字對聯對聯:獨抱琵琶尋舊曲 數教鸚鵡念新詩
集句,7字對聯對聯:鹹集群賢於茲夏屋 獨彈古調不俟秋吟
名勝,上海,8字對聯對聯:人情常須分好歹 世事更應辯忠奸
名勝,7字對聯對聯:登甲登科七代兒孫繞膝 難兄難弟九旬夫婦齊眉
壽聯,10字壽聯對聯:顯則防人陰還便己 外包以革內貯厥衣
木器店,8字對聯對聯:少壯極豪雄,到暮年折節謙虛,但思盡忠補過;
輓聯,名人名家
詩詞推薦
- 極目澄江千頃綠楊 * 《菩薩蠻》
- 觀惡言,是功德,妙明豈假旃檀刻釋印肅《頌證道歌證道歌》
- 收功在一時
- 春皋蘭蕙茁,晚井魚蝦亂
- 我雖不獲從斯游劉子翬《曉起聞明仲謁空叔嘗過門追已無及繼讀觀霧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