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愛國熱誠,匡時定識,遽而齎志長終,中外同悲,豈徒吾宗齊下淚; 憶曩年嶺表,客歲都門,疊共稱觴相慶,音容如昨,那知再見永無期。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具愛國熱誠,匡時定識,遽而齎志長終,中外同悲,豈徒吾宗齊下淚;
下聯:憶曩年嶺表,客歲都門,疊共稱觴相慶,音容如昨,那知再見永無期。

對聯備註:

(清-張百均《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愛國

[love one’s country;be patriotic] 熱愛自己的國家

愛國憂民有古風

熱誠

(1) [warm and sincere;cordial]∶熱心誠懇

熱誠歡迎

(2) [ardent sincerity]∶熱烈的誠意

它所表現的是藝術學徒的熱誠。——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匡時

匡正時世;挽救時局。《後漢書·荀淑傳論》:“平運則弘道以求志,陵夷則濡跡以匡時。”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尊敬師傅》:“多才多蓺,道著於匡時;允文允武,功成於纂祀。” 清 顧炎武 《寄李生雲霑時寓曲周僧舍課子衍生》詩:“何如 長白山 中寺,莫使匡時雅志違。” 廖仲愷 《幽禁中感賦》詩:“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載茹酸辛,努力思匡時。”

定識

明確的見識;主見。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戴益生》:“有定識,有定力,閣下於此,真不愧一定字。”《好逑傳》第十四回:“有此明眼定識,熱腸壯氣,誠當今不易得之英雄。”

齎志

亦作“賷志”。懷抱志願。 唐 黃滔 《祭崔補闕文》:“賫志歿地,其痛何如?” 明 張景 《飛丸記·盟尋泉石》:“還有一等兔死狗烹,銜寃賷志,如 漢 代 韓 彭 。” 林基路 《囚徒歌》:“但見憂國傷時之士,齎志含憤赴刑場。”

齎志:謂懷抱著志願。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宋 晁補之 《蔡州叔父金部輓辭》之一:“清世急賢千載事,白頭齎志一州麾。” 清 萬邦榮 《偶感》詩:“ 臥龍 思復 漢 ,齎志何曾申。”

長終

(1).永久。《史記·三王世家》:“悉若心,信執其中,天祿長終。”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論語·堯曰》“天祿永終” 清 劉寶楠 正義:“天祿所以長終者,言享天祿能終竟之也。”

(2).謂死亡。《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清 吳殿麟 《祭何生文》:“父母弟昆,隔數千里,送子長終,無一親在。”

中外

[inside and outside]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吾宗

我們的宗族。《左傳·僖公五年》:“ 晉 ,吾宗也,豈害我哉?”《三國志·魏志·陳群傳》:“ 羣 為兒時, 寔 常奇異之,謂宗人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 唐 杜甫 《吾宗》詩:“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

曩年

往年;以前。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神女》:“內一女郎,即曩年車中人也。”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倪幼蓉》:“曩年吐納鍊修之法,猶記憶否?”

嶺表

嶺外。《晉書·滕脩傳》:“ 廣州 部曲督 郭馬 等為亂, 皓 以 脩 宿有威惠,為 嶺 表所伏,以為使持節都督 廣州 軍事、鎮南將軍、 廣州 牧以討之。” 南朝 宋 陸徽 《薦朱萬嗣表》:“搏 嶺 表之清風,負宇冰之潔望。” 清 趙翼 《岳忠武墓》詩:“全家簿録赴 嶺 表,僅有獄卒潛瘞屍。”

客歲

去年。 明 劉世教 《合刻<李杜分體全集>序》:“客歲南邁,從子 鑒 進而請曰:‘先生必將箋而後行乎?夫解者之不必箋,而箋者之不必解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二十世紀之zhi6那初言》:“客歲統計,尚得十餘種,今且不及十種。”

都門

(1).京都城門。《漢書·王莽傳下》:“兵從 宣平城門 入,民間所謂 都門 也。” 顏師古 註:“ 長安 城東出北頭第一門。” 唐 韓愈 《豐陵行》詩:“羽衛煌煌一百里,曉出都門葬天子。” 宋 柳永 《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2).都中里門。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元皇帝 時,廷尉 張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門,早閉晚開。羣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 揭傒斯 《送宋少府之官長洲》詩:“白髮 長洲 尉,都門萬里船。” 清 顧炎武 《送王文學麗正歸新安》詩:“兩年相遇都門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劉 接見。詢其邦族,曰:‘ 山東 臨胊 秀才也,游都門二十年矣。’”

稱觴

舉杯祝酒。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之九:“降席連緌,稱觴接武。” 唐 馬懷素 《餞唐永昌》詩:“聞君出宰 洛陽 隅,賓友稱觴餞路衢。” 宋 王安石 《次韻王禹玉平戎慶捷》:“稱觴別殿傳新曲,銜璧寧王按舊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回目:“試鄉科文闈放榜,上母壽戲綵稱觴。”參見“ 稱觴上壽 ”。

音容

[likeness of the deceased] 聲音與容貌

一別音容兩渺茫

再見

[good-bye;good-by] 分別時最後說的話

無期

(1).無窮盡;無限度。《詩·小雅·白駒》:“爾公爾侯,逸豫無期。” 俞樾 《群經平議·毛詩三》:“《詩》中言‘無期’者,如《南山有臺》篇‘萬壽無期’及此篇‘逸豫無期’,皆謂無窮極也。”《呂氏春秋·懷寵》:“上不順天,下不惠民,徵斂無期,求索無厭……若此者天之所誅也。” 高誘 註:“期,度;厭,足。” 漢 班婕妤 《自悼賦》:“勉虞精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

(2).指無了期。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楊僕射書》:“散有限之微財,供無期之久客。”

(3).猶言不知何時,難有機會。《隸釋·漢費鳳別碑》:“壹別會無期,相去三千里。” 唐 李頻 《關東逢薛能》詩:“惟君一度別,便似見無期。” 金 元好問 《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詩:“ 平子 歸田元有約, 魏舒 襆被恐無期。”

(4).指沒有約定日期。 唐 徐夤 《燕》詩:“何嫌何恨秋須去,無約無期春自歸。”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