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重耆儒,香山雅集,洛社幽棲,林下陶潛,尚有政聲流浙水; 仙鄉留碩望,張惲文章,臧劉經術,膝前懷祖,更饒勳業震寰瀛。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新地重耆儒,香山雅集,洛社幽棲,林下陶潛,尚有政聲流浙水;
下聯:仙鄉留碩望,張惲文章,臧劉經術,膝前懷祖,更饒勳業震寰瀛。

對聯備註:

(清-《挽盛康聯》)

參考注釋

新地

舊時對於當代的諛稱。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熙光新地,邁勛九區。”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 周 室,迄於新地,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雲耳。”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吾家有季父,傑出新地英。” 清 金農 《新編拙詩四卷手自抄錄付女兒收藏雜題》詩之一:“新地空嗟骨相癯,常裁別體闢榛蕪。”

耆儒

[aged scholar] 年高博學的讀書人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龍門山 之東。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築石樓,自號 香山居士 。(2)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相傳 吳王 種香處。下有采香徑。(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嶺之一。主峰 鬼見愁 ,形勢峻拔。名勝古蹟有 碧雲寺 、 靜宜園 、 雙清別墅 、 香山寺 、 朝陽洞 等。園林清幽,景色宜人。為京郊遊覽勝地。

(2). 洛陽 龍門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 洛 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 首焉; 龍門 十寺,觀游之勝, 香山 首焉。”參見“ 香山寺 ”。

雅集

[scholars get together] 指文人雅士吟詠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

當年多士登樓,追陪雅集。——何廉昉《題襟館聯》

洛社

(1). 宋 歐陽修 梅堯臣 等在 洛陽 時組織的詩社。 宋 歐陽修 《酬孫延仲龍圖》詩:“洛社當年盛莫加, 洛陽 耆老至今夸。” 清 趙翼 《新春招程霖岩湯蓉溪二丈暨莊學晦家緘齋小集》詩:“作詩傳他年,或可洛社繼。”

(2).即洛陽耆英會。 宋 蘇軾 《司馬君實獨樂園》詩:“先生臥不出,冠蓋傾洛社。” 葉敬常 《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諸社友北郊修禊》詩:“雅集 蘭亭 洵樂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參見“ 洛陽耆英會 ”。

(3).洛陽社的簡稱。 宋 劉克莊 《念奴嬌·壽方德潤》詞:“洛社自佳, 鏡湖 雖好,莫問君王乞。”參見“ 洛陽社 ”。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林下

[retirement]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政聲

官吏的政治聲譽。《南史·沉憲傳》:“乃以 憲 帶 山陰 令,政聲大著。” 唐 錢起 《送沉少府還江寧》詩:“江樓新詠發,應與政聲傳。” 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六:“辛亥革命勝利以後, 薄洵 還在 榮縣 作知事,他的政聲很好,受到民眾擁護,替當時的革命黨人保持了榮譽。”

浙水

即 浙江 。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百姓們就在宮門外歡呼、議論,聲音正好像 浙水 的濤聲一樣。”參見“ 浙江 ”。

仙鄉

[native place] 敬辭,用於問對方的籍貫

朝使大人仙鄉何處?——《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碩望

重望;高名。亦指有重望的人。 唐 李德裕 《授石雄晉絳行營節度使制》:“朕以彥佐,早升大將之壇,久服上公之冕;資其碩望,任以指蹤。”《宋史·趙普傳》:“自輔弼兩朝,周旋三紀;茂巖廊之碩望,分屏翰之劇權。” 宋 陸游 《賀葛正言啟》:“上虛佇於嘉言,士共歸於碩望。” 清 曾國藩 《<歐陽生文集>序》:“三子既通儒碩望, 姚先生 治其術益精。” 梁啓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然國民固非不欲舉耆宿碩望以為代表也,諸代表非不欲廣引耆宿碩望以同事也。”

文章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經術

猶經學。《史記·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禮廢樂崩,追脩經術,以達王道。” 唐 張祜 《投常州從兄中丞》詩:“史材誰是伍,經術世無雙。”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罷黜詩賦崇經術,儒生講習 丘 與 軻 。” 章炳麟 《黃先生傳》:“余少時從本師 德清 俞君 游,亦數謁先生。先師任自然,而先生嚴,重經術,亦各從其性也。”

膝前

(1).腿膝前面。 南朝 梁簡文帝 《箏賦》:“落橫釵於袖下,斂垂衫於膝前。”

(2).指父母的身邊。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我不得不回想父母膝前的舊夢。” 茅盾 《一個女性》三:“如果此時她是在母親膝前,她一定要放聲哭了。”參見“ 膝下 ”。

(3).跪著向前移動。《北史·裴文舉傳》:“總管 韋孝寬 特相欽重,每與談論,不覺膝前於席。”

勳業

功業。《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頎 《贈別張兵曹》詩:“勳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勳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 蘇北 ,勳業爭傳 大江 南。”

寰瀛

(1).天下;全世界。 晉 崔梲 《晉朝饗樂章·三舉酒》:“朝野無事,寰瀛大康。” 唐 劉禹錫 《八月十五日夜翫月》詩:“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宋 秦觀 《郭子儀單騎見虜賦》:“於是露刃者膽喪,控弦者骨驚,謂令公尚臨於金甲,想可汗未厭於寰瀛,頓釋前憾,來尋舊盟。” 嚴復 《原強》:“ 達爾文 者, 英 之講動植之學者也。承其家學,少之時,周歷寰瀛。”

(2).指疆域。 唐 司馬札 《古邊卒思歸》詩:“ 漢武 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3).猶塵世。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無妨隱朝市,不必謝寰瀛。” 五代 齊己 《送白處士游峨嵋》詩:“莫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迴休。”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