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潤早蹶,義寧晚屯,更誰戮力神州,一老慭遺,剝果蒙泉關運; 儀徵研經,湘鄉求闕,當代盱衡人物,斯文未喪,風流儒雅亦師。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豐潤早蹶,義寧晚屯,更誰戮力神州,一老慭遺,剝果蒙泉關運;
下聯:儀徵研經,湘鄉求闕,當代盱衡人物,斯文未喪,風流儒雅亦師。

對聯備註:

(清-郭曾炘《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豐潤

(1).豐足而滋潤。 三國 魏 鍾會 《蒲萄賦》:“仰承甘液之靈露,下歙豐潤於醴泉。” 元 王惲 《勸農文》:“倘遇旱乾,獨沾豐潤。” 明 王叔英 《原命一首贈楊文忠別》:“富者得乎氣之豐潤者也,貧者得乎氣之枯瘠者也。”

(2).指豐茂滋潤。 華山 《大戈壁之夜》:“剛進 河西走廊 的時候,綠洲這樣豐潤,青蔥,映著 祁連山 的連峰積雪。”

(3).肌肉豐滿,皮膚滋潤。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益州 進白騾至,潔朗豐潤,權奇偉異。” 宋 許洞 《虎鈐經·相人》:“夫山有美玉,草木滋茂;人有貴相,氣色豐潤。” 巴金 《家》二:“瓜子形的臉龐也還豐潤,在她帶笑說話的時候,臉頰上現出了兩個酒窩。”

(4).寬宏;豐裕。 唐 李白 《任城縣廳壁記》:“況其城池爽塏,邑屋豐潤。” 元 姚燧 《百夫長贈中大夫上輕車都尉曹南郡侯坤都岱神道碑》:“計幕府犒功,居諸將先,金實於櫝,衣溢於笥,馬連於櫪,歸則課僮奴耕嫁畜牧,隨致豐潤。”

(5).豐美而有文采。 明 曹學佺 《<唐黃御史集>序》:“御史文贍蔚有典則,詩清淳豐潤,若與人對語,和氣鬱郁。”

戮力

[join hands] 協力,通力合作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史記·項羽本紀》

神州

(1) [the Divine Land (a poetic name for China)]∶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地

(2)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mao77東《送瘟神》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

(2).泛稱老者。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仰厠羣賢,皤然一老。” 宋 陳師道 《還里》詩:“向來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昔 湯 入 夏 ,付國於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國於一老。” 王闓運 《哀江南賦》:“既傷一老,申命元臣。”

慭遺

亦作“慗遺”。1.願意留下。《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 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史記·孔子世家》作“愸遺”。後以“愸遺”或“天不愸遺”作為哀悼老臣之辭。《舊唐書·方伎傳·葉法善》:“嘆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遺,殲良奄及。” 宋 秦觀 《曾子固哀詞》:“天不憖遺一老兮,固縉紳之所傷。” 清 黃宗羲 《祭馮韡卿文》:“天不憖遺,彤軒遂扃。”

(2).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乘之周麾,徧勞憖遺。”

(3).泛指遺棄;遺留。 清 潘耒 《戴南枝傳》:“先師既憗遺孤孫,族黨無相關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綿綿延延,經二千餘年專制政體之摧殘剝蝕,而憖遺一線者,固重賴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學總略》:“有韻文中既録 漢祖 《大風》之曲,即《古詩十九首》亦皆入選,而 漢 晉 樂府,反有憖遺,是其於韻文也,亦予以節奏低卬為主,獨取文采斐然,足燿觀覽,又失韻文之本矣。”

當代

[the present age; the contemporary era;in an epoch] 目前這個時代

盱衡

(1) [raise one’s brows and look up]∶揚眉舉目

盱衡環顧

(2) [make a comprehensive survey]∶觀察;縱觀

盱衡政局

人物

(1) [character;figure]

(2) 小說或戲劇中被描寫的人

人物描寫

(3) 被認為有突出或顯著特性的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mao77東《沁園春·雪》

愷撒是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西人之畫,則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實景。——蔡元培《圖畫》

(4) [voice]∶講話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勵或發命令的人

由一個圈內人物指導

(5) [talent]∶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個人物

斯文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refined;gentle]∶溫文爾雅

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風流儒雅

稱揚人學識淵博,舉止瀟灑,很有風度。 北周 庾信 《枯樹賦》:“ 殷仲文 風流儒雅,海內知名。” 唐 杜甫 《詠懷古跡》之二:“搖落深知 宋玉 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 河 帥 公輔 世家,風流儒雅,政蹟亦卓然有聲。”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