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憫幾經春到此豁然聖域賢關由我去 鴻蒙才革面殊堪莞爾山光雲影拂天來

名勝台灣

對聯全文

上聯:迷憫幾經春到此豁然聖域賢關由我去
下聯:鴻蒙才革面殊堪莞爾山光雲影拂天來

對聯備註:

(台灣:屏東橫貫公路豁然亭,位於台灣中部偏北,橫貫台島)

參考注釋

幾經

[repeated] 經過多次

幾經磨難

豁然

(1) [suddenly enlightened;open up with a flash of understanding]∶一下子徹底曉悟;開闊;頓時通達

(2) [openly]∶坦蕩

待人豁然

聖域

猶言聖人的境界。《漢書·賈捐之傳》:“臣聞 堯 舜 ,聖之盛也, 禹 入聖域而不優。” 唐 韓愈 《進學解》:“是二儒( 孟軻 、 荀卿 )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絶類離倫,優入聖域。” 明 徐愛 《<傳習錄>卷上按語》:“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關由

(1).通過;經由。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馬總》:“ 祐之 此官,亦人世之中書令耳,六合之內,靡不關由。”《續資治通鑑·宋神宋熙寧十年》:“在京官司,應支用係省錢物,並令關由三司。”

(2).官府發給的憑證。《元典章·戶部八·茶法》:“將前項茶貨赴 永州 在城商稅務投稅,就納中統鈔五兩,給到印信關由二紙。”

鴻蒙

亦作“ 鴻濛 ”。 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莊子·在宥》:“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 成玄英 疏:“鴻蒙,元氣也。”《淮南子·道應訓》:“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濛之先。”《秦併六國平話》卷上:“鴻蒙肇判,風氣始開。”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又試問鴻蒙初辟時,又哪裡有貧富貴賤?”

(2).迷漫廣大貌。《漢書·揚雄傳上》:“外則正南極海,邪界 虞淵 ,鴻濛沆茫,碣以崇山。” 顏師古 註:“鴻濛沆茫,廣大貌。” 宋 范成大 《壽櫟東齋午坐》詩:“屋角靜突兀,雲氣低鴻濛。”《紅樓夢》第一二○回:“我所居兮, 青埂 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

(3).東方之野,日出之處。《淮南子·俶真訓》:“提挈天地而委萬物,以鴻濛為景柱,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 高誘 註:“鴻濛,東方之野,日所出,故以為景柱。”

(4).混沌;渾噩。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二:“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狠。”《吳禮部詩話》引 元 王履 詩:“半生墮落憂患界,萬事元在鴻濛間。” 清 龔自珍 《世上光陰好》詩:“靜原生智慧,愁亦破鴻濛。”

(5).指高空。 明 劉基 《通天台賦》:“矗鴻濛以建標兮,拖甘泉以為祛。”

革面

(1).謂改變臉色或態度。《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王弼 註:“小人樂成則變面以順上也。” 孔穎達 疏:“小人革面者,小人處之但能變其顏面容色順上而已。”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覩幾蟬蛻,悟主革面。” 宋 司馬光 《任守忠第三札子》:“往來革面,進退異辭。” 康有為 《上清帝第六書》:“令羣臣鹹誓言上表,革面相從,於是國是定而議論一矣。”

(2).比喻徹底悔改。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舊唐書·武宗紀》:“ 劉公直 、 安全慶 等各憑地險,屢抗王師,每肆悖言,罔懷革面。”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壯節公》:“今相國以台司重臣,不能山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會,撻辱士卒,終將何物歸報天子?” 柳亞子 《題夏內史集》詩:“鴟梟革面化鸞皇, 禹 甸 堯 封舊土疆。”

(3).用皮革做的面子。《魏書·烏洛侯傳》:“樂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

莞爾

[smile] 微笑的樣子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

不覺莞爾

山光

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約 《泛永康江》詩:“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來。” 唐 岑參 《郡齋平望江山》詩:“山光圍一郡,江月照千家。”

雲影

(1).雲的影像。 南朝 梁元帝 《夜宿柏齋》詩:“燭暗行人靜,簾開雲影入。” 宋 葉夢得 《滿江紅》詞:“雲影淡,天容窄。曉風漪十頃,暖浮晴色。”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這些時想晨鐘暮鼓,馬足車塵,細看來恰便似雲影空中盡。” 沙汀 《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著天光雲影。”

(2).比喻婦女的美發。 宋 黃機 《眼兒媚》詞:“鬔鬆兩鬢飛雲影,鈿合未梳妝。” 宋 陳著 《洞仙歌·次韻花蕊夫人》詞:“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雲影鬅鬙翠山遠。”

拂天

觸到天。極言其高。 漢 班固 《東都賦》:“羽旄掃霓,旌旗拂天。” 漢 王粲 《三輔論》:“州牧之兵,建拂天之旌,鳴振地之鼓,玄胄曜日,犀甲如堵。”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憶昔巡幸 新豐宮 ,翠華拂天來向東。” 宋 王安石 《文師種松》詩:“磊砢拂天吾所愛,他生來此聽樓鐘。”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