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於晉楚吳粵,各著勤施,登宰輔,贊樞機,借箸頻煩天下計; 秣陵之官吏士民,同懷遺愛,告巫陽,奠椒桂,騎箕恍惚日邊來。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封疆於晉楚吳粵,各著勤施,登宰輔,贊樞機,借箸頻煩天下計;
下聯:秣陵之官吏士民,同懷遺愛,告巫陽,奠椒桂,騎箕恍惚日邊來。

對聯備註:

(清-吳祖梅《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封疆

(1) [boundary;border region]∶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標記,聚土而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孫丑下》

(2) [local general]∶將某一地區全權交給官吏管理

封疆大元帥

執掌封疆之印

吳粵

春秋 吳國 與 越國 的並稱。粵,通“ 越 ”。《周禮·考工記序》:“ 鄭 之刀, 宋 之斤, 魯 之削, 吳 粵 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漢書·地理志下》:“ 吳 粵 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劍,輕死易發。”

登宰

登就宰相之職。 晉 陸雲 《吳故丞相陸公誄》:“遂虛上司,命公登宰。”

樞機

(1) [important department]∶指朝廷的重要職位或機構

(2) [crux]∶比喻事物的關鍵

言行,君子之樞機也。——《易·繫辭》

耳目,心之樞機也。——《國語·周語下》

借箸

[make a plan for others] 喻代別人謀劃

元載相公曾借箸, 憲宗皇帝亦留神。—— 杜牧《河湟》

頻煩

頻繁。《三國志·蜀志·費禕傳》:“以奉使稱旨,頻煩至 吳 。” 唐 韓愈 《袁州刺史謝上表》:“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宮,顯榮頻煩,稱效寂蔑。” 清 劉大櫆 《乞公建義倉引》:“彼其所入者多,則其所出者亦眾。淫侈於酒食,頻煩其燕會,故雖粟米狼藉,而終歲之用猶苦其不給。”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官吏

(1) [officeholder;government functionary]∶官員。亦為政府工作人員的總稱

(2) [mandarin]∶中國封建時代九品官中的任何一種官職,較低級的官吏由通過中國經典文學考試及格的人來充當

士民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讀書人。《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范寧 註:“學習道藝者。”《孝經·孝治》:“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 唐玄宗 註:“鰥寡,國之微者,君尚不敢輕侮,況知禮義之士乎!” 戰國 宋玉 《對楚王問》:“ 楚襄王 問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韓非子·五蠹》:“士民縱恣於內,言談者為勢於外,外內稱惡以待強敵,不亦殆乎!”《清史稿·食貨志一》:“旋令士民墾地二十頃,試其文理優者,以縣丞用;百頃以知縣用。”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並稱。猶言士庶。《荀子·堯問》:“ 繒 丘之封人見 楚 相 孫叔敖 曰:‘吾聞之也: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 楚 之士民,何也?’”《荀子·致士》:“川淵者,龍魚之居也;山林者,鳥獸之居也;國家者,士民之居也。”

(3).泛指人民、百姓。《荀子·議兵》:“士民不親附,則 湯 武 不能以必勝也。”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説,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宮宇宏麗,崇冠三川。” 宋 葉適 《宣教郎夏公墓志銘》:“既而聞其在 閩 ,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決,是非少所徇,諸司及士民亦愛之。” 清 無名氏 《王氏復仇記》:“於是 丹陽 諸生奮臂一呼,邑中士民回響數千百人。”

(4).猶言軍民。《詩·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鄭玄 箋:“天下騷擾,邦國無有安定者,士卒與民皆勞病。” 孔穎達 疏:“以‘士’‘民’連文,故云‘士卒與民’。士卒即從軍者也。”

同懷

(1).同心。指情投意合。 晉 陸機 《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一:“脩身悼憂苦,感念同懷子。” 晉 陸雲 《為顧彥先贈婦往返》詩之一:“彼美同懷子,非爾誰為心。”

(2).指志趣相合或志趣相合者。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惜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 唐 賈至 《閒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詩:“我有同懷友,各在天一方。” 宋 朱熹 《和劉叔通懷遊子蒙之韻》:“病餘我更無憀賴,勉為同懷一賦詩。”

(3).謂同胞兄弟姐妹。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武科》:“﹝ 胡 某四子﹞以同懷四人而俱中武進士,大 江 以南所罕見者也。” 清 陳裴之 《湘煙小錄·瑞蘭雪涕拜題》:“余家同懷十人,惟 紫妹 最幼最美最才最賢。” 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石珻》:“妾同懷姊妹三人。”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巫陽

(1).古代傳說中的女巫。《楚辭·招魂》:“帝告 巫陽 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 王逸 註:“女曰巫。 陽 ,其名也。”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又詔 巫陽 反其魂,徐命之前問何冤。” 宋 蘇軾 《澄邁驛通潮閣》詩:“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 巫陽 招我魂。” 古直 《感事》詩之二:“滾滾 珠江 水盡寃, 巫陽 不下復何言。”

(2).古神醫名。參見“ 巫彭 ”。

(3). 巫山 的南面,指 巫峽 。 唐 白居易 《送蕭處士游黔南》詩:“ 江 從 巴峽 初成字,猿過 巫 陽始斷腸。” 宋 范成大 《假十二峰》詩:“ 巴 東 三峽 數 巫 陽,山入 西陵 更鬱蒼。”

(4).即 巫山 。 宋 蘇軾 《朝雲》詩:“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 巫陽 雲雨仙。” 明 無心子 《金雀記·玩燈》:“俺只見荷花燈上浴鴛鴦,恰便似神女會 巫陽 。”《再生緣》第六九回:“鳬寫可憐紅更小, 襄王 何日到 巫陽 。”參見參見“巫山”。

椒桂

(1).椒與桂。皆香木。常用以比喻賢人。 漢 劉向 《九嘆·逢紛》:“椒桂羅以顛覆兮,有竭信而歸誠。”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養豺狼而殲驎虞,殖枳棘而翦椒桂。”

(2).指椒實與桂皮。皆調味的香料。 宋 王禹偁 《雙鸚志》:“飯之餘者,雖椒桂之味必覆於地;饌之善者,雖膏梁之美或投於穢。” 宋 蘇軾 《監試呈諸試官》詩:“緬懷 嘉祐 初,文格變已甚……調和椒桂釅,咀嚼沙礫磣。”

(3).指椒漿桂酒。 唐 李百藥 《登葉縣故城謁沉諸梁廟》詩:“椒桂奠芳樽,風雲下虛室。”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莫不列苹蘩於上席,行禮敬於質明;奠椒桂於中罇,敬神明於如在。”

騎箕

見“ 騎箕尾 ”。

恍惚

(1) [ecstasy;absentminded]∶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精神恍惚

(2) [trance]∶證名。指神思不定、慌亂無主。由於七情內傷、外邪內乾、發汗過多而損傷心氣,以致精神不定

日邊

(1).太陽的旁邊。猶言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晉元帝 ﹞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宋 陳師道 《和彥詹題遠軒》:“開牕得遠意,興出杳冥間。芳草日邊路,片雲天外山。”

(2).比喻京師附近或帝王左右。 唐 趙嘏 《送裴延翰下第歸覲滁州》詩:“ 江 上詩書懸素業,日邊門戶倚丹梯。” 唐 高蟾 《下第後獻高侍郎》詩:“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宋 楊萬里 《送丁卿季吏部赴召》詩:“吾州 史君 五十年,不曾召節來日邊。” 清 李漁 《風箏誤·請兵》:“羽書飛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邊。”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