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望重,並起匡時,砥柱力擎天,同邀胙土分茅,中外奇勳歸上將; 幕府峰高,與聞籌筆,台星驚墜地,此後投艱遺大,東南半壁屬何人。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南豐望重,並起匡時,砥柱力擎天,同邀胙土分茅,中外奇勳歸上將;
下聯:幕府峰高,與聞籌筆,台星驚墜地,此後投艱遺大,東南半壁屬何人。

對聯備註:

(清-張通典《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望重

名望大。《南齊書·江謐傳》:“以 劉景素 親屬望重,物應樂推,獻誠薦子,窺窬非望。” 唐 周賀 《贈姚合郎中》詩:“望重來為守土臣,清高還似武功貧。”《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許武 ﹞此時望重朝班,名聞四野。”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 遠師 之維護,亦不能風行也。”

匡時

匡正時世;挽救時局。《後漢書·荀淑傳論》:“平運則弘道以求志,陵夷則濡跡以匡時。”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尊敬師傅》:“多才多蓺,道著於匡時;允文允武,功成於纂祀。” 清 顧炎武 《寄李生雲霑時寓曲周僧舍課子衍生》詩:“何如 長白山 中寺,莫使匡時雅志違。” 廖仲愷 《幽禁中感賦》詩:“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載茹酸辛,努力思匡時。”

砥柱

[DiZhu,Mountain] 山名,位於河南三門峽以東黃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擎天

(1).托住天。形容堅強高大有力量。 唐 孟郊 《懷南嶽隱士》詩:“見説 祝融峯 ,擎天勢似騰。”《宋史·外戚傳·劉永年》:“生四歲…… 仁宗 使賦《小山詩》,有‘一柱擎天’之語。”《水滸傳》第十七回:“ 梁山泊 中,聚一夥擎天好漢。” 王西彥 《尋常事》:“幾株擎天老樟樹,矗立在路邊。”

(2).形容重大。 清 無名氏 《論語齊景公待孔子五章》彈詞:“自古大道屬 文宣 ,他把那擎天擔子一肩擔。”

胙土

指帝王將土地賜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勳勞。《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孔穎達 疏:“胙,訓報也。有德之人,必有美報。報之以土,謂封之以國。” 南朝 宋 謝靈運 《謝封康樂侯表》:“亡祖奉國威靈,董符戎重,盡心所事,尅黜禍亂,功參盤鼎,胙土南服。” 明 張四維 《雙烈記·策封》:“更封妻蔭子,加爵封王,分茅胙土。”

分茅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諸侯,用白茅裹著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謂之“分茅”。《晉書·八王傳贊》:“有 晉 鬱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恆典。” 唐 楊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詩:“向年擢桂儒生業,今日分茅聖主恩。”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寄家書》:“哲人萎棄真堪悼,你勛庸未克遂分茅。”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明潞王畫蘭石刻》:“集蓼早憂家國難,分茅空負祖宗恩。”

中外

[inside and outside]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奇勳

見“ 奇勳 ”。

亦作“ 奇勛 ”。謂卓越的功勳。 唐 李白 《送張秀才從軍》詩:“當令千古後,麟閣著奇勳。” 宋 陸游 《離堆伏龍祠觀孫太古畫英惠王像》詩:“奇勳偉績曠世無,仁人志士臨風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使善治敗於垂成,奇勛翻為禍首,詎不惜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六:“他們是想建立一次奇勳……來它一個火燒 長沙市 。”

上將

(1) [powerful and valiant general]∶指地位高的將領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 宛、 洛。——《三國志·諸葛亮傳》

再撥一員上將,相助你去。——《三國演義

(2) [colonel general]∶“軍銜”的一級。將官中的一級,低於大將,高於中將

幕府

(1) [office of the commanding officer]∶舊時將帥辦公的地方,後也泛指衙署

(2) [shogunate]∶日本明治以前執掌全國政權的軍閥

與聞

[have a participant's knowledge of] 參與並知道[內情]

籌筆

運筆籌劃。 唐 唐彥謙 《興元沉氏莊》詩:“江遶 武侯 籌筆地,雨昏 張載 勒銘山。”

台星

三台星。《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開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輔。 唐 李白 《上崔相百憂章》:“台星再朗,天網重恢。” 宋 楊萬里 《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詩:“天極八重心未死,台星三點坼方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偕計》:“秀毓山川,靈分草木,幾番焰奪台星。” 清 顧炎武 《路舍人家見東武四先歷》詩:“龍馭杳安之,台星隕衡鼐。”

墜地

(1) [(of a child) be born]∶嬰兒剛生下來

呱呱墜地

(2) [fall down]∶物體落地

戒指墜地

(3) [decline]∶比喻衰落

家聲墜地

此後

從這以後,今後。《儒林外史》第五回:“此後知過必改。”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

投艱

賦予重任。《書·大誥》:“予造天役,遺大投艱於朕身。” 孔穎達 疏:“投擲此艱難之事於我身。” 周秉鈞 易解:“投艱,謂任以難事。”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或問持盈之要,曰:‘苞桑之戒,投艱之憂,心日兢兢也。’” 清 王夫之 《宋論·度宗》:“且夫拔起而登天位,遺大投艱於眇躬,亦甚難矣。”

遺大

失掉大的。 宋 王存 《復驗餘姚道中》詩:“聖人於赤子,愛重若彼至。謹小以遺大,誰其原帝意。”

賦予重大之任。 宋 劉敞 《離憂賦》:“卒撫心以抑志兮,諒投艱以遺大。”參見“ 遺大投艱 ”。

東南半壁

指東南半邊的江山。 清 杭世駿 《榕城詩話》卷下引 吳廷華 詩:“身經百戰兵不飢,士氣激發倍驍悍。以此克奏保障功,東南半壁推屏翰。” 清 王莘元 《星周紀事》:“風鶴之驚,千里一轍,幸 向軍門 (諱 榮 )提大兵東下,紮營 孝陵衛 ……東南半壁藉以支撐者七、八年。”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