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誠愨且精忠,報國以身,論功再建汾陽策;
下聯:安危系天下,高車出使,後生重見醉吟庵。
對聯備註:
(清-周振傑《挽郭嵩燾聯》)
參考注釋
誠愨
誠樸;真誠。 唐 柳宗元 《與呂恭論墓中石書書》:“於斯也,慮善善之過而莫之省,誠慤之道少損,故敢私言之。” 明 唐寅 《愛溪記》:“ 新安 洪君 伯周 ,俶儻誠慤士。” 清 劉大櫆 《烏程閔君墓志銘》:“每春秋饗奠,必致其誠慤。”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 柯爾 ﹞生性很誠慤, 孫先生 又求他搭救。”
精忠
[absolute devotion] 對國家、民族無比忠誠
報國
[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為國家竭誠效力
精忠報國
汾陽
(1). 汾水 之北地區。 春秋 時屬 晉 。《國語·晉語二》:“中大夫 里克 與吾矣,吾命之以 汾陽 之田百萬。”
(2).猶 汾 射 。《晉成帝哀冊》:“韻隆 汾陽 ,道侔垂拱。”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黃屋實不殊於 汾陽 即事也。” 南朝 陳 徐陵 《丹陽上庸路碑》:“屈至道於 汾陽 ,勞疑神於 藐射 。”
安危
奮勇搶救溺水兒童,不顧自己的安危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高車
(1).古代車篷高、供立乘的車。《釋名·釋車》:“高車,其蓋高,立乘之車也。”《晉書·輿服志》:“車,坐乘者謂之安車,倚乘者謂之立車,亦謂之高車。”
(2).高大的車。貴顯者所乘。《東觀漢記·郭丹傳》:“﹝ 郭丹 ﹞自去家十二年,果乘高車出 關 ,如其志焉。”《後漢書·鄭玄傳》:“昔 東海 於公 僅有一節,猶或戒鄉人侈其門閭,矧乃 鄭公 之德,而無駟牡之路!可廣開門衢,令容高車。”借指貴顯者。 唐 皎然 《詠史》:“借問高車與珠履,何如卑賤一書生?”
(3).古代民族名。初號 狄歷 ,也稱 敕勒 、 鐵勒 、 高車 、 丁零 。所乘車,車輪高大。參閱《魏書·高車傳》、《新唐書·回鶻傳上》。
(4).複姓。 北魏 有 高車門 。見《魏書·庾業延傳》。
出使
[serve as an envoy abroad;be sent on a diplomatic mission] 帶著使命出訪外國或長駐國外
後生
(2) [young man]∶青年男子,小伙子
(3) [having a youthful appearance]∶相貌年輕
他長得後生,看不出是四十歲的人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玉戶臨風迎兔人 高樓攬月接春來
春聯,兔年,7字春聯對聯:書不讀人,人實讀書,故曰書可讀,書無不可讀;
名人名家對聯:墨妙隱榕骨歲久又從花壁見
名勝,廣州,12字對聯對聯:修身為本 無欲則剛
題贈,4字對聯對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人一己千,雖愚必明。
名人名家,10字對聯對聯:心懸日月眷念台胞期一統
春聯,牛年,11字春聯對聯:厚朴待人使君子長存遠志
藥店,11字對聯對聯:流鶯比鄰,如有佳語; 晴雪滿竹,冷然希音。
名人名家,集句,10字對聯對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其人美且仁,惠此中國;
名人名家,壽聯對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名勝,青城山,10字對聯對聯:蘆中人出; 河上公來。
名人名家,5字對聯對聯:今日得寬餘權借琴棋娛晚景
春聯,12字春聯對聯:智身無所著 世間唯假名
佛教,5字對聯對聯:南征北戰功不朽 春去秋來名永留
輓聯,7字對聯對聯:天人三策士無雙,記附驥顯名,秘殿揮毫曾秉燭;
輓聯,名人名家
詩詞推薦
- 笛簟疎明壓砌窗,重陰經日閉修廊張鎡《遣興》
- 此中知止地,歸去掩柴門宋庠《河陽秋思六首》
- 茅檐適性輕華屋,黍酒忘形敵上樽
- 要知心跡雙清處,須待人稀月上時周必大《留題文氏雙秀亭三首》
- 一闡清風岸王處一《青玉案 第三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