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與古文期其一是 無極為太極化可萬殊

集句蘭亭序9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今文與古文期其一是
下聯:無極為太極化可萬殊

對聯今文與古文期其一是 無極為太極化可萬殊書法欣賞

今文與古文期其一是 無極為太極化可萬殊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今文與古文期其一是 無極為太極化可萬殊】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今文

漢 代稱當時通行的隸書為今文,以別於籀書的古文。《史記·儒林列傳》:“ 孔氏 有古文《尚書》,而 安國 以今文讀之。” 唐 韓愈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表、牋、狀、策、書、序……今文讚銘,凡二百九十一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宋 儒所爭祗古文今文字句,亦無關宏旨。”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而先 伏生 所口授者,緣其寫以 漢 隸,遂反稱今文。”

古文

(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或異。—— 漢· 許慎《說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獻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我們先前的學古文也用同樣的方法,教師並不講解,只要你死讀,自己去記住,分析,比較去。——魯迅《人生識字糊塗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漢朝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型叫古文,特指許慎《說文解字》里的古文

一是

(1).一概。《宋史·選舉志六》:“ 度宗 鹹淳 六年,命參酌舊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為主。”

(2).謂一切。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昨得手札,屬治心學,敬悉一是。”

(3).猶言統一的標準。《宋史·食貨志上一》:“時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財,其數有限,國家用財,其端無窮,歸於一是,則‘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無他技也。”《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載者,則聽之於敕,故時輕時重,無一是之歸。”

(4).全憑。《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爺揀擇。”

無極

(1).無窮盡;無邊際。《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德無極,女怨無終。” 漢 枚乘 《七發》:“太子方富於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 唐 元稹 《奉和竇容州》:“自嘆風波去無極,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彥 《鄉下朋友》:“廣大無極的田園景色,簡直叫人無暇接收。”

(2). 中國 古代哲學中認為形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以其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老子》:“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宋 周敦頤 《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老殘遊記》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勢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個無極,上帝同 阿修羅王 合起來就是個太極。’” 郭沫若 《集外(一)·創造者》:“本體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無極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參見“ 太極 ”。

(3).布名。《隸釋·漢國三老表良碑》:“今特賜錢十萬,雜繒卅匹,王具劍、佩書刀、綉文印衣、無極手巾各一。”《後漢書·馬援傳》“﹝ 公孫述 ﹞更為 援 制都布單衣” 李賢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錯履、無極,皆布名。”

太極

(1).古代哲學家稱最原始的混沌之氣。謂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產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各種自然現象,是宇宙萬物之原。《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 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裡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萬殊

各不相同。亦指各種不同的現象、事物。《淮南子·本經訓》:“包裹風俗斟酌萬殊。”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 宋 王安石 《寄吳沖卿》詩:“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篇五》:“仁、義、忠、孝,固無非性者,而現前萬殊,根原一本,亦自不容籠統。”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此蓋謂行雖萬殊,而歸致是一。”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