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忌爭行,廿四番花信吹餘,致雨興雲,勿張旗鼓; 豚魚占利涉,七二候箕神簸後,飛芻輓粟,好送帆檣。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龍虎忌爭行,廿四番花信吹餘,致雨興雲,勿張旗鼓;
下聯:豚魚占利涉,七二候箕神簸後,飛芻輓粟,好送帆檣。

對聯備註:

(清-齊彥槐《風神廟聯》)

參考注釋

龍虎

(1) [manner of an emperor]∶形容皇帝的氣派

(2) [hero; warrior]∶比喻英雄豪傑

皆為龍虎。——《史記·項羽本紀》

四番

(1).四方邊境的藩國。《宋書·樂志二》:“訏謨定命,辰告四蕃。”《隋書·禮儀志六》:“東西南北四藩諸國王章,上藩用中金,中藩用銀,並方寸,龜鈕。” 唐 杜甫 《客居》詩:“儒生老無成,臣子憂四番。”番,一本作“ 藩 ”。

(2).四次。《三國演義》第ba5九回:“今被吾擒了四番,有何面目再見人耶!”

花信

(1) [news of flowers bloming]∶花開的信息

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范成大《元夕後連陰》

花信尚早

(2) [(of a woman) 24 years old]∶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歲

旗鼓

[flag and drum]旗和鼓。古時軍中用以發號施令

故國之旗鼓。——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豚魚

(1).豚和魚。多比喻微賤之物。《易·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王弼 註:“魚者,蟲之隱微者也;豚者,獸之微賤者也。爭競之道不興,中信之德淳著,則雖隱微之物,信皆及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尹嘉罪議》:“蒲亭雖陋,可比德於盛明;豚魚微物,不獨遺於今化。” 金 王若虛 《真定縣令國公德政碑》:“智可以欺王公而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而不可得匹夫匹婦之心。” 清 趙翼 《西岩治具全用素食並調夢樓》詩:“有時故仿豚魚樣,質不相混色亂真。”

(2).河豚魚。 清 毛奇齡 《紹興府知府湯公傳》:“初, 紹恩 築隄,隄潰,有豚魚千頭,乘潮而上。”

利涉

(1).順利渡河。《易·需》:“貞吉,利涉大川。”《北史·魏紀一》:“冰草相結若浮橋,眾軍利涉。”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詩:“客行貪利涉,夜裡渡 湘 川。”

(2).稱舟楫為利涉。 唐 杜甫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扶顛永蕭條,未濟失利涉。” 晉 王叡 《灸轂子錄·序樂府》:“贈人利涉,則述《公無渡河》。”

飛芻輓粟

同“ 飛芻輓粟 ”。《陳書·宣帝紀》:“飛芻挽粟,征賦頗煩,暑雨祁寒,寧忘咨怨。”

謂迅速運送糧草。《漢書·主父偃傳》:“又使天下飛芻輓粟。” 顏師古 註:“運載芻槀,令其疾至,故曰飛芻也。輓謂引車船也。” 唐 陸贄 《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罷 關 右賦車籍馬之擾,減 山 東飛芻輓粟之勞。” 清 顧炎武 《答徐甥公肅書》:“而雞肋蠶叢,尚煩戎略;飛芻輓粟,豈顧民生。”亦省作“ 飛芻 ”、“ 飛輓 ”。 唐 劉禹錫 《賀復吳少誠官爵表》:“念餽餉飛輓之勤,閔戰爭暴露之苦。” 宋 梅堯臣 《送河東轉運劉察院》詩:“塞郡屯師久,飛芻始得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起義清方檔案》:“而軍需疲於飛輓,人民斃於鋒鏑,我國家之元氣固已大損矣。”

帆檣

(1) [mast]∶船桅,桅桿

(2) [sail and mast]∶船帆與桅檣,常指舟楫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