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置身水雲光里昨非今是香熱茶溫正宜乘此清閒相與談黿頭春濤馬山秋月 試放眼名利場中攘往熙來金銷裘敝有誰頓開覺悟知領略峰台暮鼓獅座晨鐘

名勝無錫

對聯全文

上聯:姑置身水雲光里昨非今是香熱茶溫正宜乘此清閒相與談黿頭春濤馬山秋月
下聯:試放眼名利場中攘往熙來金銷裘敝有誰頓開覺悟知領略峰台暮鼓獅座晨鐘

對聯備註:

(無錫太湖:華藝三題廣福寺)

參考注釋

置身

存身。謂自己處於某種環境或場合。 宋 陸游 《攜癭樽醉梅花下》詩:“肯從 放翁 來住山,誰雲置身不得所?”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所居疑在 蓬島 之間,置身若在 周 秦 以前。” 陳毅 《陪巴西朋友訪杭州》詩:“置身如在畫屏中,景色 錢塘 傲太空。”

水雲

(1).水和雲。多指水雲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遊不復還,翠蛾幽怨水雲間。” 唐 楊漢公 《明月樓》詩:“ 吳興 城闕水雲中,畫舫青簾處處通。” 南唐 李煜 《玉樓春》詞:“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 清 邵錦潮 《蒹葭》詩:“伊人不可即,悵望水雲邊。”

(2).水上方的雲。《淮南子·覽冥訓》:“水雲魚鱗。” 高誘 註:“水氣出雲似魚鱗。”

(3).指將要下雨的雲。 茅盾 《脫險雜記·太平凡的故事》:“雨漸小漸止,但滿山水雲,隨時會變成雨下來。”

昨非

昔日之非。 晉 陶潛 《歸去來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宋 陸游 《書感》詩:“會憑香火消前業,已築茆茨訟昨非。”自註:“余村居築小軒,以‘昨非’名之。”

宜乘

胸下有旋毛的駿馬。《爾雅·釋畜》:“回毛在膺,宜乘。” 郭璞 注引 樊光 云:“俗呼之官府馬。 伯樂 相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馬。” 郝懿行 義疏:“回毛,旋毛也。旋毛在胸者名宜乘。”

清閒

[vacancy] 擺脫工作或擺脫精神集中的狀態或事實

相與

[together;deal with sb.;get along with sb.]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黿頭

見“ 黿頭渚 ”。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放眼

[take a broad view] 極目遠望

放眼未來

名利場

長篇小說。英國薩克雷作於1848年。女主人公蓓基·夏潑出身貧寒,父母雙亡。在學校中她受盡歧視,感到忿懣不平,離校後便開始投機、冒險的生活。她靠自己的美貌,不擇手段地獵取金錢,力圖進入上流社會。然而上流社會門禁森嚴,她的出身始終阻礙她獲得成功

攘往熙來

[with people bustling about] 熙來攘往

頓開

(1).掙開;脫開。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二折:“我如今硬頓開玉鎖金枷,我可便牢拴定心猿意馬。”

(2).突然打開;立即放開。《水滸傳》第三八回:“只見一個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紗衣,來到跟前,深深的道了四個萬福,頓開喉音便唱。”參見“ 頓開茅塞 ”。

覺悟

(1) [come to understand]∶由迷惑明白,由模糊而認清,也指對道理的認識

(2) [wake up]∶進入到一種清醒的或有知覺的新的狀態

領略

[have a taste of;realize;appreciate] 欣賞;曉悟

領略江蘇風味

領略一會雪景

從所有這些觀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他們卓越思想

暮鼓

鼓樓晚間報時的鼓聲。 唐 王貞白 《長安道》詩:“曉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宋 歐陽修 《和丁寶臣游甘泉寺》:“城頭暮鼓休催客,更值橫江弄月歸。”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六章:“鼓樓上傳來暮鼓的聲音。”

晨鐘

清晨的鐘聲。 北周 庾信 《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內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 唐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五代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一:“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太陽雖還在遠方,海水中早聽著晨鐘在響:丁當,丁當,丁當。”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