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睦八家,同能服先疇,頗有鄉風安古處; 畲菑三歲,始永除後患,斷無地角累升科。

名人名家名勝

對聯全文

上聯:雍睦八家,同能服先疇,頗有鄉風安古處;
下聯:畲菑三歲,始永除後患,斷無地角累升科。

對聯備註:

(清-李彥章《林村勸農亭聯》;李蘭卿都轉李彥章守思恩日題林村勸農亭聯。《榕園楹帖》)

參考注釋

雍睦

[harmony] 團結,和諧。亦作“雍穆”

雍睦的集體

八家

(1).八戶。《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

(2).指 唐 宋 八大家。 清 周亮工 《南昌先生四部稿序》:“余見數年以來,文人競尚八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趙懷玉 字 映川 ,能八家之文。”參見“ 八大家 ”。

(3).謂八旗。 章炳麟 《駁康有為革命書》:“其曰貴族,則八家與內外 蒙古 是已。”

先疇

先人所遺的田地。《文選·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 呂延濟 註:“先疇,先人畎畝。” 唐 張說 《東都酺宴》詩序:“朝榮舊德之序,野賴先疇之業。” 清 顧炎武 《桃花溪歌贈陳處士梅》:“嘉蔬名木本先疇,海志山經成外史。”

鄉風

鄉里的風俗;地方風俗。 宋 蘇軾 《饋歲》詩:“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清 查初白 《除夕恩賜羊鹿》詩:“鄉風未敢分僚友,家祭先應薦祖宗。”如:各處各鄉風。

(1).鄉,通“ 向 ”。趨從教化。指政治上的歸順或對個人的敬仰。《管子·版法》:“萬民鄉風,旦暮利之。”《史記·留侯世家》:“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願為臣妾。” 宋 王安石 《謝林中舍啟》:“鄉風有年,修問無所。”

(2).鄉,通“ 向 ”。指趨向某種風氣。《史記·儒林列傳》:“ 武安侯 田蚡 為丞相,絀 黃 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 公孫弘 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天下學士靡然鄉風矣。” 章炳麟 《校文士》:“而後生信其(指 龔自珍 )誑耀,以為巨子,誠以舒縱易效,又多淫麗之詞,中其所嗜,故少年靡然鄉風。”

古處

謂以故舊之道相處。古,通“ 故 ”。《詩·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 鄭玄 箋:“其所以接及我者不以故處,甚違其初時。” 馬瑞辰 通釋:“古者,故之渻借,凡以故舊相處謂之故,故之言固也。”或以為以古道相處。 朱熹 集傳:“或雲,以古道相處。”

畲菑

耕耘。 金 張本 《寄弟》詩:“田居有素懷,行當事畬菑。”

後患

[future trouble] 以後的禍患

後患無窮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升科

登科,及第。 唐 賈島 《送雍陶及第歸成都寧親》詩:“同日昇科士,誰同膝下榮?”

明 清 定製謂開墾荒地,滿規定年限(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後,就按照普通田地收稅條例徵收錢糧。科,科稅。 明 范濂 《雲間據目抄》卷四:“苟可修復故道,不妨動眾勞民,萬一不可,亦藉升科補之。”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二十》:“則歷任州縣升科,以達於戶部矣。”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而 新疆 與東三省,其隴畝往往未升科,縱升科亦必不能過 辰 沅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