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通家,孟郊忘年,略分論交,追憶疇曩; 黃霸清節,朱邑私謚,團辭誄行,宛符生平。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李膺通家,孟郊忘年,略分論交,追憶疇曩;
下聯:黃霸清節,朱邑私謚,團辭誄行,宛符生平。

對聯備註:

(清-吳恭亨《挽莫奎林聯》)

參考注釋

通家

[profoundly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two families] 指彼此世代交誼深厚、如同一家

通家之好

孟郊

[Meng Jiao] (751—814) 字東野,湖州武康(現在浙江省德清縣)人。他寫的一首歌頌母愛的詩,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忘年

(1).忘記年月。《莊子·齊物論》:“忘年忘義,振於無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稟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結 《無為洞口作》詩:“洞旁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獨松》詩:“上友不羈雲,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齡、行輩、以德才相敬慕。《初學記》卷十八引 晉 張隱 《文士傳》:“ 禰衡 有逸才,少與 孔融 交。時 衡 未滿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傳》:“ 寬 當時位望,又與 大師 年事不侔,初見,言未及終,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恆盡忘年之歡。” 宋 蘇轍 《追和張gong3安道贈別絕句一首》引:“是時, 張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見以國士相許,自爾遂結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願意永遠和你做一個忘年的朋友。”

論交

(1).爭論與交談。 唐 李頎 《行路難》詩:“秋風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

(2).結交;交朋友。 唐 高適 《送前衛縣李寀少府》詩:“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宋 陳師道 《贈魯直》詩:“相逢不用蚤,論交宜晚歲。” 清 龔自珍 《哭鄭八丈》詩:“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 張昭漢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遊長江歌以紀事》:“古人論交恩義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追憶

[recollect;look back;recall] 回憶往事

追憶歡樂少年生活

疇曩

往日;舊時。 晉 葛洪 《抱朴子·鈞世》:“蓋往古之士,匪鬼匪神,其形器雖冶鑠於疇曩,然其精神布在乎方策。”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白 ﹞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王琦 註:“疇曩,猶疇昔。”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周克昌》:“及教以讀,慧悟倍於疇曩。”

清節

清操。高潔的節操。《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贊》:“ 春秋 列國卿大夫及至 漢 興將相名臣,懷祿耽寵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節之士於是為貴。” 晉 陶潛 《詠貧士》詩之五:“至德冠邦閭,清節映西關。” 明 鳳尹岐 《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 貪泉 。” 王闓運 《常公神道碑》:“朝廷將宏綱紀,嘉其清節,乃轉 山東道 監察御史。”

私謚

亦作“ 私諡 ”。古時人死後由親屬或門人給予諡號。 唐 唐彥謙 《吊方乾處士》詩之二:“相看莫浪哭,私諡有前聞。”《新唐書·巢王元吉傳》:“ 元吉 恚,命壯士拉死,私謚 慈訓夫人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先生沒後,門人私謚為 文介 。” 王闓運 《陳永豫墓志銘》:“敦品勵行,有聞於鄉,私謚 愷毅先生 。”

誄行

謂累列死者行跡。 宋 蘇轍 《乞賜張宣徽謚札子》:“竊以謂約身殺禮,雖人臣執謙之美;而誄行易名,本人君追遠之義。”

生平

(1) [all one’s life]∶人的整個生活過程,一生

作者生平事跡

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清· 袁枚《祭妹文》

(2) [ever since one's birth]∶有生以來

生平最大的安慰是得到人們的信任

因念黃山當生平奇覽。——明· 徐宏祖《游黃山記》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