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令不時,起居無節; 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名人名家8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號令不時,起居無節;
下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對聯備註:

(清-《嘲張之洞聯》)

對聯號令不時,起居無節; 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書法欣賞

號令不時,起居無節; 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號令不時,起居無節; 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號令

(1) [order]∶指揮部隊軍事行動的命令和指示的統稱

以出號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愬軍號令。——《資治通鑑·唐紀》

傳號令以誅奸賊。——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發布號令

(2) [verbal command]∶傳呼命令。古代以傳叫之法發布命令,故稱號令

號令召三老。——《史記·陳涉世家

號令明肅。——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號令三軍

不時

(1)

[frequently;often]∶時時;經常不斷地

煉鋼工人不時察看爐火的顏色

(2)

[from time to time;at times]∶隨時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宋·蘇軾《後赤壁賦》

起居

[daily life] 指日常生活作息

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無節

(1).謂無先驗之明。一說謂不通禮節。《禮記·禮器》:“無節於內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 孔穎達 疏:“節,猶驗也……言欲外觀察萬物,必先內有識驗之明。若心內無明,則外不能分辨也。” 陳澔 集說:“無節於內,言胸中不能通達禮之節文也。”

(2).沒有法度;不加節制。《晏子春秋·外篇上三》:“ 晏子 對曰:‘君居處無節,衣服無度,不聽正諫,興事無已。’”《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康 ﹞奢侈縱慾,游觀無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琅玡王 ﹞年十許歲,驕恣無節,器服玩好,必擬乘輿。”《文獻通考·田賦三》:“ 莊宗 既滅 梁 蜀 之後,驕侈自恣,賞賚無節。”

(3).沒有節操。 漢 班固 《典引》:“ 司馬相如 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於用。”

(4).指物體不分段,沒有節。 北周 庾信 《擬連珠》:“蓋聞卷葹不死,誰必有心;甘蕉自長,故知無節。”參見“ 無節竹 ”。

語言無味

謂話語平淡,不能動人。 唐 韓愈 《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 宣伯 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那穿紅的女子見他這等的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那怒氣已是按納不住。” 巴金 《談<秋>》:“她的確是一個‘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面目可憎

形容人的容貌使人厭惡。 唐 韓愈 《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聊齋誌異·瑞雲》 清 但湛恩 尾評:“自知面目可憎,又豈謂舊雨復來,可卜鴛夢哉!”《解放日報》1991.8.21:“這些人鑽在‘銅鈿眼裡’,渾身上下散發著銅臭氣,面目可憎,為一切善良的人們所不齒。”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