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懼不懼,眾疑不疑,其才能繼武前勛,方冀再編大事記; 可和議和,可戰議戰,遺策定宣垂國史,問誰更上治安書?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眾懼不懼,眾疑不疑,其才能繼武前勛,方冀再編大事記;
下聯:可和議和,可戰議戰,遺策定宣垂國史,問誰更上治安書?

對聯備註:

(清-史濟良《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才能

(1) [will]——表示將來的時候才會

過些時候我們才能說它是什麼

(2) [belong to]∶是合適的、恰當的或有利的(對人或對物)

唯獨他才能勝任這種工作

繼武

[follow the trail blazed by one's predecessor] 接上前人的腳印

含章光後烈,繼武嗣前雄。——駱賓王《傷祝阿王明府》

大事記

[chronicle of events] 以時間先後為序記載重大事件的書籍或表格等材料

議和

[negotiate peace] 通過談判達成終止敵對行為或停止戰爭

遺策

亦作“ 遺筴 ”。亦作“ 遺筞 ”。1.失策;失算。《莊子·外物》:“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 成玄英 疏:“筭計前後鑽之凡經七十二,筭計吉凶曾不失中。”《呂氏春秋·貴當》:“ 荊 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策。” 高誘 註:“遺,猶失也。”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虜 青犢 之兵,甚有秘計;燒 烏巢 之米,本無遺策。”《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元年》:“ 向 善商財,計算無遺策。”

(2).指前人遺留下來的策略計畫。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孝公 既沒, 惠文 、 武 、 昭襄王 蒙故業,因遺策,南取 漢中 ,西舉 巴 蜀 ,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元 楊維楨 《易水歌》:“滄海君猶祖遺筴,孰與千金買方士。” 元 楊載 《東山詩為葉子實賦》:“軒冕有遺筞,高舉謝世紛。悠悠阻林莽,長與麋鹿群。” 清 顧炎武 《自大同至西口》詩之二:“ 武靈 遺策在,猶可制 秦 人。”

(3).指古代的典籍。《後漢書·班固傳下》:“故夫顯定三才昭登之績,匪 堯 不興;鋪聞遺策在下之訓,匪 漢 不弘。” 李賢 註:“遺策, 堯 之餘策,謂《堯典》也。”

國史

(1).原指當代人修纂的本朝實錄和本朝歷史,後泛指一個朝代的歷史。《後漢書·班固傳》:“既而有人上書 顯宗 ,告 固 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獄。”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諸侯亦各有國史。” 唐 司空圖 《商山》詩之一:“國史數行猶有志,只將談笑繼英塵。”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國史者,君民比並之史。”

(2).國之史官。《詩大序》:“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文章之材,國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藥》詩:“到底只留為謔贈,更勞國史刺民風。”

治安

(1) [public order;public security]∶國家社會安寧

擾亂治安

(2) [maintain public order]∶治理,使社會安定

治安保衛工作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