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莊嚴共仰慈尊若見實相非相 大般若常行智慧當以無門為門

名勝雲南13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妙莊嚴共仰慈尊若見實相非相
下聯:大般若常行智慧當以無門為門

對聯備註:

([明]擔當,題雲南劍川寶相寺)

參考注釋

莊嚴

[solemn;dignified;stately] 佛家語。佛家對表相事物,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加強,稱為莊嚴。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為莊嚴

見實

猶現實。《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元年》“眾心乃奮” 元 胡三省 註:“ 趙廷隱 以其所經見實利害告之,夫安得而不奮!”

般若

[prajna;wisdom] 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常行

(1).指平時的行為準則;永久實行的準則。《晏子春秋·問上十六》:“ 景公 問 晏子 曰:‘君子常行曷若?’”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清 梅曾亮 《葉耳山遺稿書後》:“夫安貧固士之常行也。”

(2).素常的行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遭遇》:“二子初未知誰也,潛訪於閽吏,吏曰:‘ 蕭尚書 也。’因各以常行一軸面贄,大蒙稱賞。”

(3).日常實行。《新唐書·刑法志》:“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

(4).平常的行為。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三道》:“善惡可勸戒是非,後世當考者書之,其細故常行更不備書。”

(5).平時出行。《遼史·儀衛志一》:“平頭輦,常行用之。”

智慧

[intelligence] 辯析判斷發明創造能力

不只是情感和願望,智慧在決定這些重要問題時必然有其作用

無門

沒有門戶;沒有門路。《莊子·知北游》:“其來無跡,其往無崖,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 唐 姚鵠 《書情獻知己》詩:“有道期攀桂,無門息轉蓬。”《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吾欲歸 漢 ,恨無門耳。”《西遊記》第三七回:“﹝那怪﹞神通廣大,官吏情熟……因此這般,我也無門投告。”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