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後頭等人才,不計毀,亦不計譽,直道而行真血性; 七旬余天下大老,能容物,更能成物,此心無我古英賢。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三代後頭等人才,不計毀,亦不計譽,直道而行真血性;
下聯:七旬余天下大老,能容物,更能成物,此心無我古英賢。

對聯備註:

(清-江瑞清《挽郭嵩燾聯》)

參考注釋

三代

[the three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Hsia, Shang and Chou]∶指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朝代

後頭

(1) [occiput]

(2) 脊椎動物或者昆蟲頭部的後部

(3) 頭殼的後部

(4) 見“後面”

人才

(1) [talent]∶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爭奪高科技人才

(2) [beautiful]∶指美麗的容貌

頗有幾分人才

(3) 也作“人材”

不計

[regardless of;disregard;irrespective of] 不計較;不考慮

不計成本

不計個人得失

直道而行

[to act with integrity] 行正直之道,任何事情都屬於誠實不欺地去做。直:用如使動詞,使正直。《論語·衛靈公》有“直道而行”的話

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血性

[courage and uprightness] 忠義赤誠的性格

血性漢子

旬余

十多天。《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秦 韓 之兵毋東,旬餘,則 魏 氏轉 韓 從 秦 。”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六:“ 慶歷 壬午歲,王師失律於 西河 好水川 ,亡沒數巨將 劉平 、 葛懷敏 , 任福 等, 石元孫 陷虜。急奏入,已旬餘,大臣固緩之。”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大老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離婁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二老指 伯夷 、 太公 。

(2).指在某一方面負有盛譽的人。 林紓 《<撒克遜劫後英雄略>序》:“西國文章大老,在 法 吾知 仲馬 父子,在 英 吾知 司各德 、 哈葛德 兩先生。”

(3).稱資深望重的大官。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乙卯闖宮》:“此皆比時大老及兩衙門無學無識,以致張皇如此。”《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莊徵君 悄悄寫了十幾封書子,打發人進京去遍託朝里大老。” 鄒韜奮 《政府廣播革命種子》:“貴人大老們深居簡出,民間已經普遍的憤懣痛恨也許無從知道。”

(4).稱父。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八:“ 江州 村民呼父曰大老。”

(5).指排行居長的,猶言老大。《儒林外史》第五回:“他家大老那宗筆下,怎得會補起廩來的。”

(6). 元 初 湖廣 、 江西 農民起義軍對其領袖的稱呼。《元史·世祖紀十三》:“﹝ 至元 二十七年二月﹞ 江西 賊 華大老 、 黃大老 等掠 樂昌 諸郡。”《元史·世祖紀十三》:“﹝三月﹞癸亥, 建昌 賊 丘元 等稱大老,集眾千餘人掠 南豐 諸郡。”

(7).方言。稱地主、財主。《中國民間故事選·女中英雄周秀英》:“這時,鄰近村子除了小孩,男男女女都參加了義兵,只有幾戶大老人家,他們不肯參加,只肯出點米做糧草。”

容物

(1).氣量大,能容人。《莊子·田子方》:“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 廣陵王 某,孝友溫恭,慈仁忠厚,博厚以容物,寬明而愛人。”《三國演義》第八六回:“ 芝 曰:‘吾乃 蜀 中一儒生,特為 吳國 利害而來,乃設兵陳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 宋文帝 性仁厚恭儉,勤於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已經寵了他,只得容忍著點,並且叫人家聽見,只道自己不能容物,因此一次兩次的隱忍,就把他慣的無法無天的了。”

(2).指廟貌衣物。《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皇心憑容物,民思被歌聲。” 李周翰 註:“ 文帝 憑視陵廟之容,見御之物。”

成物

(1).指地。地養育萬物,故云。《史記·樂書》:“窮高極遠而測深厚,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 裴駰 集解:“成物謂地也。” 司馬貞 索隱:“言地能成萬物,故成物謂地也。”

(2).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禮記·中庸》:“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參見“ 成己成物 ”。

(3).成品,物品。 梁啓超 《論中國之將強》:“工既漲,則成物價亦漲。” 段荃法 《楊老固事略》十二:“有用無用,安起來放屋裡,總是一件成物。”

無我

[anatta;anatman]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斷言否認靈魂、本體或任何其他先於任何現象存在的永久的物質實體的存在

英賢

德才傑出的人。《後漢書·馬嚴傳》:“能通《左氏春秋》,因覽百家羣言,遂結英賢,京師大人鹹器異之。” 唐 杜甫 《喜晴》詩:“英賢遇轗軻,遠引蟠泥沙。” 宋 司馬光 《呈范景仁》詩:“地靈物秀氣淑美,由來袞袞生英賢。” 王闓運 《丁文誠誄》:“竊微生之逢辰,交當代之英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