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定贊修,直千古同功,較漢唐訓詁諸儒,仰高山而倍切; 德性問學,原兩端並舉,任陸王紛紜異說,撼大樹以何能。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刪定贊修,直千古同功,較漢唐訓詁諸儒,仰高山而倍切;
下聯:德性問學,原兩端並舉,任陸王紛紜異說,撼大樹以何能。

對聯備註:

(清-朱珔《朱熹木主聯》)

參考注釋

刪定

[prune] 刪削改定

刪定文稿

千古

(1) [through the ages]∶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forever]∶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zhou88

千古奇聞

(3) [eternal repose]∶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同功

(1).謂功用相同;功效相同。《易·繫辭下》:“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列子·湯問》:“ 穆王 始悅而嘆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淮南子·人間訓》:“愚者有備,與知者同功。”

(2).指功力相當。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原道》等篇,固為醇正,其《送浮屠文暢》一序,真與《孟子》同功。”

訓詁

[explanations of words in ancient books;gloss;glossary;commentary work on classics] 解釋古文字義

特令校書郎賈逵為之訓詁。——《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倍切

愈加親切。 蘇曼殊 《非夢記》:“ 劉 見生,慰問倍切。”

德性

(1) [moral character]∶道德品性

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清· 劉開《問說》

(2) [disgusting]∶同“德行”( déxíng)

問學

(1).求知;求學。《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 鄭玄 註:“問學,學誠者也。”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學記》云:‘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小者則小鳴,叩之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謂善問學者,必待盡其詞理委曲之意。” 明 宋濂 《故紹慶路儒學正柳府君墓志銘》:“府君為兒時,重遲不戲,潛心於問學,及壯,益孳孳自治。”

(2).猶學問。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試將此酒反觀我,胸中問學當日新。”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五》:“ 用修 自以工考訂饒問學,而 仲弘 、 天挺 ,屢以無辜遭劇詆,不亦寃哉。” 吳佐清 《中國仿行西法紡紗織布應如何籌辦俾國家商民均獲利益論》:“鯫生問學素陋,聞見不多,拉雜成篇,不知有當於萬一否。”

兩端

(1).事物的兩個頂端;兩頭。《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穎達 疏:“兩端,終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閱賦》:“出遊兵以定兩端,握奇數而制四面。”《元史·禮樂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韋為表,實之以糠。拊其兩端,以相樂舞節。”

(2).謂兩個極端。《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鄭玄 註:“兩端,過與不及也。”

(3).猶兩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武安 已罷朝,出止車門,召 韓御史大夫 載,怒曰:‘與 長孺 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宋書·律曆志中》:“古之為歷者, 鄧平 能修舊制新, 劉洪 始減《四分》,又定月行遲疾, 楊偉 斟酌兩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積分設差,以推合朔月蝕。” 唐 歐陽詹 《江夏留別華二》詩:“鄉路我尚遙,客游君未回。將何慰兩端,互勉臨岐杯。”

(4).指游移於兩者之間態度。《史記·魏公子列傳》:“ 魏王 恐,使人止 晉鄙 ,留軍壁 鄴 ,名為救 趙 ,實持兩端以觀望。”《晉書·王浚傳》:“及 趙王 倫 篡位,三王起義兵, 浚 擁眾挾兩端,遏絶檄書,使其境內士庶不得赴義。”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下:“ 世衡 知城事,寨下屬 羌 率持兩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上以 第巴 始終反覆持兩端,乃追還其使。”

(5).猶兩種、兩類。《荀子·正論》:“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是有兩端矣:有義榮者,有埶榮者,有義辱者,有埶辱者。”

並舉

[develop (run,work) simultaneously] 同時舉辦,一齊進行

土洋並舉

陸王

古代理學家 宋 陸九淵 、 明 王守仁 的並稱。 梁啓超 《南海康先生傳》第三章:“又 九江 之理學,以 程 朱 為主,而間採 陸 王 ,先生則獨好 陸 王 ,以為直捷明誠,活潑有用。”

紛紜

(1) [diverse and confused]

(2) [言論、事情等] 眾多而雜亂

眾說紛紜

彼此錯雜,紛紜拿斗,敵槍終不能發。——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眾多的樣子,引申為羅唆,找麻煩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異說

(1) [different stand and statement]∶不同的主張或學說

(2) [strange words]∶邪說;怪誕的言論

大樹

指 東漢 馮異 。《舊五代史·世襲傳一·李茂貞》:“但御軍整眾,都無紀律,當食則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內外持管鑰者,亦呼為司空太保,與夫 細柳 、 大樹 之威名,蓋相遠矣。”參見“ 大樹將軍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