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自黃庭堅奉詔東歸南浦西山故里早鍾名士氣 相傳是李太白讀書遺址錦心繡口諸君看誰謫仙才

名勝重慶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此地自黃庭堅奉詔東歸南浦西山故里早鍾名士氣
下聯:相傳是李太白讀書遺址錦心繡口諸君看誰謫仙才

對聯備註:

(趙尚輔題重慶白崖書院)

參考注釋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奉詔

(1).接受皇帝的命令。《史記·呂太后本紀》:「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 崇文 奉詔,進退規矩。」《玉嬌梨》第十一回:「原來 吳翰林 奉詔還京,擇了吉日起行。」

(2).猶稱旨。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敏甫 告 岐公 云:『近有一 錢少監 子,風骨不羣,文采富贍,恐可奉詔。』」

東歸

指回故鄉。因 漢 唐 皆都 長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 三國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唐 鄭谷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唐 鄭谷 《賀進士駱用錫登第》詩:「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南浦

(1).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楚辭·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註:「願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唐 李賀 《黃頭郎》詩:「黃頭郎,撈攏去不歸。南浦芙蓉影,愁紅獨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別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樓適培山至用東坡真州詩韻同賦》:「西風晴十日,南浦別經年。」

(2).詞牌名。 唐 《教坊記》有《南浦子》曲, 宋 詞則借舊曲名另制新調。雙調,分一百零二字平韻及一百零五字仄韻兩體。 宋 人多填仄韻詞。參閱《詞譜·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閣》詩:「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聶文郁 註:「本詩 南浦 ……應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詩:「 南浦 隨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羅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長吟帝子之高樓; 白下 長乾 ,重啟 謝公 之別墅。」

(4).古水名,一名 新開港 ,在今 武漢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適來往 南浦 ,欲問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縣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故里

[home village;native place] 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

早思歸故里,華發等閒生。——唐· 李中《送人南遊》

士氣

(1) [morale]∶士兵的戰鬥意志,也指民眾鬥爭精神

全體教員士氣高漲

(2) [style]∶指讀書人的氣勢、作風

士氣為之一

相傳

(1) [tradition has it that…]∶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hand down;pass on]∶遞相傳授

太白

(1) [vesper;Venus]∶星名,即金星,又稱“長庚”、“啟明”

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史記·天官書》

(2) [Mount Taibai]∶山名,位於陝西省眉縣東南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 峨眉巔。—— 李白《蜀道難

(3) [Taipai]∶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輸(原)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主治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鐘

讀書

(1) [read]∶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study]∶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遺址

[ruins;relics]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

古城遺址

錦心繡口

比喻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詞藻。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駢四儷六,錦心繡口。」《西遊記》第liu1四回:「適聞聖僧之章,誠然錦心繡口。」《紅樓夢》第四九回:「我們這會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亦作「 錦心綉口 」。 郁雯 《李清照》四:「好一個『綠肥紅瘦』!和……『寵柳嬌花』同出自錦心繡口!」

諸君

(1) [ladies and gentlemen] 各位

諸君!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又

諸君無意則已。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