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旌過剡子城西,精神猶鑠,喜元老澄清事畢,袞繡言歸,那知夢酉征凶,終見歲星妨謝傅; 巨製冠銅官冊上,楮墨生輝,況我公獎籍恩深,遭逢不再,他日披圖感舊,豈徒灑淚吊湘鄉。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雄旌過剡子城西,精神猶鑠,喜元老澄清事畢,袞繡言歸,那知夢酉征凶,終見歲星妨謝傅;
下聯:巨製冠銅官冊上,楮墨生輝,況我公獎籍恩深,遭逢不再,他日披圖感舊,豈徒灑淚吊湘鄉。

對聯備註:

(清-章壽麟《挽左宗棠聯》)

參考注釋

子城

[a small city within a larger one] 指月城、翁城等這類附著於大城的小城

精神

(1) [spirit;mind]∶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誌異·促織》

(3) [essence]∶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vigour]∶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lively]∶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will]∶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元老

[senior statesman] 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指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

澄清

(1) [clarify;become clear] 雜質沉澱下來,液體變清

這小河沙石太多,需澄清後方可用來灌溉禾苗

(2) 另見 chéngqīng

袞繡

見“ 袞衣繡裳 ”。

言歸

(1).回歸。言,助詞。《詩·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一說為我歸。 毛 傳:“言,我也。”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四·玄奘》:“ 奘 少離桑梓,白首言歸,訪問親故,零落殆盡。” 清 萬壽祺 《答武進劉十》詩:“亂瘼何畤已?言歸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詩:“泊泊歲將暮,言歸尚未能。”

(2).《詩·周南·葛覃》有“言告言歸”之句,因以“言歸”指《詩·葛覃》篇。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放隊》:“羽觴湛湛,方陳《既醉》之詩,鼉鼓淵淵,復奏‘言歸’之曲。”

歲星

(1).即木星。古人認識到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其軌道與黃道相近,因將周天分為十二分,稱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來紀年,故稱歲星。《韓非子·飾邪》:“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數年在西也。”《史記·天官書》:“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舊唐書·憲宗紀上》:“壬申夜,月掩歲星。” 清 黃遵憲 《十月十九日至滬》詩:“海水萍蹤仍此地,歲星荔實忽周天。”

(2).即太歲。用以喻災禍。 程善之 《革命後感事和懷霜作即次其韻》之一:“廿載江湖負壯心,終看 吳 越 歲星臨。”參見“ 太歲 ”、“ 歲破 ”。

(3).相傳 漢 東方朔 仕 漢武帝 為大中大夫。 武帝 暮年好仙術,與 朔 狎昵,從 朔 求不老之藥及吉雲、甘露等。 朔 嘗謂同舍郎曰:“天下知 朔 者唯 大王公 耳”。及 朔 卒, 武帝 召 大王公 問之,對以不知。問何能,對以善星曆。乃問諸星皆在否,曰:“諸星具在,獨不見歲星十八年,今復見耳。”帝仰天嘆曰:“ 東方朔 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歲星哉!”事見舊題 漢 郭憲 《東方朔傳》。後遂用為典實。 清 王圖炳 《遊仙》詩:“君王欲乞長生術,不道郎官是歲星。”

謝傅

見“ 謝太傅 ”。

巨製

[monumental work; greatwork] 指偉大的作品;規模比較大的作品

鴻篇巨製

銅官

古代官名。掌開採銅礦。歷代均有類似設定。如 秦 時曾在 桐廬縣 置官采銅。 西漢 也曾在 丹陽郡 置官采銅,主管有長及丞。《漢書·地理志上》:“﹝ 丹陽郡 ﹞有銅官。”

楮墨

紙與墨。借指詩文或書畫。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無禮如彼,至性如此,猖狂生態,正復躍見楮墨間。” 明 徐渭 《畫鶴賦》:“由此觀之,則形骸易泯,不勝留影之難;楮墨如工,反壽終身之玩。” 清 曹寅 《尚中索書真州東園》詩:“楮墨向千載,咳唾猶芳鮮。”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恨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於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絶唱,無韻之《離騷》矣。”

生輝

(1) [glorify]∶照得光輝奪目

晶瑩閃爍的枝形吊燈使滿室生輝

(2) [add splendor]∶增添光彩

古剎生輝

遭逢

(1) [meet with]∶遇見;遇到

遭逢盛世

辛苦遭逢起一經。——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2) [lot]∶泛指人生的遭遇歷程

他半生的遭逢是很曲折

不再

(1)

[no more]∶放棄;停止進行

不再反對…協定

(2)

[give over]∶結束;停止;終止;放棄

決定不再想你

他日

(1) [future;some other day;later on]∶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former days;former times;bygone days]∶以往;昔日

披圖

展閱圖籍、圖畫等。《後漢書·盧植傳》:“今同宗相後,披圖案牒,以次建之,何勛之有?”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 舜 以甲子之朝,披圖而巡 洛 。” 沉宗畸 《題高麗閔王妃遺像》詩:“釃酒難招海國魂,披圖喜識春風面。”

感舊

懷念故舊。《三國志·魏志·荀彧傳》:“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晉書·華廙傳》:“帝後又登 陵雲臺 ,望見 廙 苜蓿園,阡陌甚整,依然感舊。”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灑淚

[shed tears] 揮淚;落淚

二人灑淚而別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