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慚無報德,知己懼不如人,與文正高厚同依,仕依吳,居倚楚; 光宗忽失後賢,安國又亡碩輔,並惠敏中外齊哭,昨哭叔,今哭公。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感恩慚無報德,知己懼不如人,與文正高厚同依,仕依吳,居倚楚;
下聯:光宗忽失後賢,安國又亡碩輔,並惠敏中外齊哭,昨哭叔,今哭公。

對聯備註:

(清-曾廣照《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感恩

(1) [be thankful]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報德

[pay a debt of gratitude;reply sb's kindness] 對別人給的好處予以報答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不如

[not up to;inferior to]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高厚

(1).高度和厚度。《左傳·定公五年》:“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 北齊 邢邵 《為文襄帝讓尚書令表》:“助日月之光華,增天地之高厚。”

(2).指皇天后土。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北郊議論》:“夫祀者,自有以感於無,自實以通於虛,必以類應類,以氣合氣,然後可以得而親,可以冀其格。今祭地於圜丘,以氣則非所合,以類則非所應,而求高厚之來享,不亦難乎!”

(3).謂恩德深厚。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內外官吏皆忘其身家以相為謀,則君臣上下之交,何事不成? 漢 臣 董仲舒 曰‘被潤澤而大豐美’者,此也,朝廷不愈高厚,宇宙不愈清明哉!”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集外集》止抽去十篇,誠為‘天恩高厚’。”

(4).高尚厚道。 宋 曾鞏 《代皇子延安郡王謝表》:“此蓋伏遇皇帝陛下心潛高厚,智極精微。推廣愛之仁,以隆於父子;盡大公之義,以篤於君臣。” 明 程羽文 《鴛鴦牒》:“ 班婕妤 左九嬪,高厚渾樸,永巷索居。”

(5).《左傳·襄公十六年》:“ 齊 高厚 之詩不類。”後因以“高厚”指詩作不佳。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 何僧智 者,嘗於 任昉 坐賦詩,而言其詩不類。 任 云:‘卿詩可謂高厚。’ 何 大怒曰:‘遂以我為狗號!’”

後賢

後世的賢人。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有疑錯,則備論而闕之,以俟後賢。” 元 陳基 《秋懷》詩之二:“往聖既作莫,後賢孰當繼。” 清 陳維崧 《永遇樂·東溪雨中修禊》詞:“莫停檀板,且偎紅袖,此會後賢應繼。”

安國

(1).使國家安定。《孫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張預 註:“君常慎於用兵,則可以安國。”《史記·汲鄭列傳》:“公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業,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二者無一焉。”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其應天順命安國濟民乎!是以 武王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 紂 , 齊桓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 周 。”

(2).安定的國家。《呂氏春秋·大諭》:“故曰: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

(3).古國名。故地在今 蘇聯 烏茲別克共和國 布哈拉 一帶。為 昭武 諸國之一

(4).參閱《舊唐書·音樂志二》。

(5).複姓。 漢 有 安國少季 。見《史記·南越列傳》。

碩輔

賢良的輔弼之臣。 晉 皇甫謐 《高士傳·摯恂》:“ 永和 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薦 恂 行侔 顏閔 ,學擬 仲舒 ,文參 長卿 ,才同 賈誼 ,實瑚璉器也,宜在宗廟,為國碩輔。”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天錫皇帝,厖臣碩輔,博問遐觀,以置左右。” 清 錢謙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李叔元授中大夫制》:“碩輔名卿,往往輩出。”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為國家得能吏百,不若得碩輔一。”

惠敏

仁愛明智。《宋書·孝武帝紀》:“庶簡約之風,有孚於品性;惠敏之訓,無漏於幽仄。”

中外

[inside and outside]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