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產名賢,當年楚鄂從征、江淮轉戰、粵海督師,數十載患難相隨,恩遇獨深知己感; 湖湘傳噩耗,此日九重震悼、萬姓悲思、三軍涕泣,千百代馨香不忒,易名群仰老成型。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衡岳產名賢,當年楚鄂從征、江淮轉戰、粵海督師,數十載患難相隨,恩遇獨深知己感;
下聯:湖湘傳噩耗,此日九重震悼、萬姓悲思、三軍涕泣,千百代馨香不忒,易名群仰老成型。

對聯備註:

(清-婁雲慶《挽彭玉麟聯》)

參考注釋

當年

[the same year]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從征

[go on an expedition] 跟隨軍隊出征

江淮

(1). 長江 和 淮河 。《左傳·哀公九年》:“秋, 吳 城 邗 ,溝通 江 淮 。”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殘; 漳 汝 之間,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銀杏》:“ 江 淮 間一御史疏陳水患。”

(2).泛指 長江 與 淮河 之間的地區。《後漢書·周榮傳》:“ 榮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賜粽有感》詩:“東南米價高如玉, 江 淮 餓莩千家哭。” 清 鈕琇 《觚賸·舊雷有聲》:“余宦遊所至,其風土大略相同,唯 粵 中則不特與朔方絶異,即較之 江 淮 ,亦甚懸殊。”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軍兵分東西,追剿各軍愈追愈遠愈加勞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餉源卻愈益短絀難辦。”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陽湖 一帶。《史記·五帝本紀》:“ 三苗 在 江淮 、 荊州 數為亂。” 張守節 正義:“淮,讀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轉戰

[fight in one place after another] 輾轉循回作戰

轉戰南北

粵海

中國 南部 廣東 一帶的海域,又作為 廣東 或 廣州 的代稱。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海 重關二 虎 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章炳麟 《梁園客》詩跋:“ 粵海 有文士,少入詞苑。”此指 廣東 。 mao99東 《和柳亞子先生》:“飲茶 粵海 未能忘,索句 渝州 葉正黃。”此指 廣州 。

督師

(1).官名。統率指揮軍隊的大將。 明 置。 清 顧炎武 《楚僧元瑛談湖南三十年來事作》詩之三:“督師公子竟頭陀,詩筆崢嶸浩氣多。”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本督師原要兼程而進,與他一同進剿的。”

(2).監軍;統兵作戰。 明 夏完淳 《倖存錄》卷下:“上遣閣臣 李建泰 督師,躬送之出城,待以殊禮。”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待老臣督師前去,與 江西 巡撫 王守仁 合兵會剿。” 溥偉 《讓國御前會議日記》:“數日後,忽起用 袁世凱 督師。”

患難

[adversity;calamity] 憂患災難

予在患難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患難之交

相隨

(1).亦作“ 相隋 ”。謂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之相隨。”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道經》作“相隋”。

(2).伴隨;跟隨。《史記·蘇秦列傳》:“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 馬烽 《飼養員趙大叔》:“說完,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

恩遇

[give special treatment] 指優惠的待遇

君密奏請皇上結以恩遇。——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湖湘

湖南省 洞庭湖 和 湘江 地帶。常用來代指 湖南 。 宋 岳飛 《奏乞除在外宮觀第二札子》:“奉聖旨, 岳飛 已平 湖 湘 。”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十二:“舊曲新詩壓教坊,縷衣垂白感 湖 湘 。” 陳家英 《有懷秀元三妹北洋女師範即次其韻》:“ 湖 湘 詞祖推騷體, 江 左門才數 謝 家。”

噩耗

[heavy news of the death of one's beloved] 令人吃驚不幸的訊息(多指親朋好友或敬愛的人逝世的訊息)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震悼

驚愕悲悼。《楚辭·九章·抽思》:“願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陳書·徐陵傳》:“奄然殞逝,震悼於懷。”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文正》:“故其薨日,上甚震悼。”

萬姓

萬民。《書·立政》:“式 商 受命,奄甸萬姓。”《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 迎祥池 ﹞唯每歲清明日,放萬姓燒香游觀一日。” 郭沫若 《長春集·歌頌中朝友誼》:“萬姓歡呼連草木,滿腔熱血涌波濤。”

悲思

(1) [sadly ponder]∶悲哀思念

悲思亡友

(2) [sad thought]∶悲切的情思

滿懷悲思,何以寄託

三軍

(1) [the army]∶軍隊的統稱

三軍過後盡開顏。——mao99東《七律·長征》

(2) [the three armed services]∶古時指中軍、上軍、下軍或中軍、左軍、右軍。現指陸軍、空軍、海軍

涕泣

[weep] 哭泣;流淚

士皆重淚涕泣。——《戰國策·燕策》

慷慨涕泣。——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涕泣謀于禁卒。——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百代

指很長的歲月。 漢 王充 《論衡·須頌》:“《恢國》之篇,極論 漢 德非常,實然乃在百代之上。”《晉書·阮種傳》:“德逮羣生,澤被區宇,聲施無窮,而典垂百代。” 唐 韓愈 《禘祫議》:“其毀廟之主,皆藏於祧廟,雖百代不毀。”《儒林外史》第一回:“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馨香

(1) [fragrance]∶芳香。比喻德化遠播

(2) [smell of burning incense]∶燒香的香味

不忒

沒有變更;沒有差錯。《易·豫》:“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魏書·穆崇傳》:“用能四時不忒,陰陽和暢。若有過舉,咎徵必集。” 唐 柳宗元 《視民詩》:“既柔一德,四夷是則。四夷是則,永懷不忒。”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六》:“作聖之功,必知足以及之,仁足以守之,斯能至而不忒。”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老成

[experienced;steady; mature; mellowing] 老練成熟;閱歷多而練達世事

幼年喪父使他變得少年老成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