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篤生名世,武功文德,震耀古今,忽傳上相雲亡,嘆斯民誰為先覺; 二十載依戀師門,北馬南船,賓士壇坫,痛哭春風頓歇,微夫子吾將安歸。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五百年篤生名世,武功文德,震耀古今,忽傳上相雲亡,嘆斯民誰為先覺;
下聯:二十載依戀師門,北馬南船,賓士壇坫,痛哭春風頓歇,微夫子吾將安歸。

對聯備註:

(清-李傳黻《挽曾國藩聯》)

參考注釋

百年

(1)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輩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篤生

謂生而得天獨厚。《詩·大雅·大明》:「篤生 武王 ,保右命爾。」 鄭玄 箋:「天降氣於 大姒 ,厚生聖子 武王 。」 三國 魏 曹植 《皇子生頌》:「喜月令辰,篤生聖嗣。」 明 李贄 《續藏書·涼國藍公》:「此蓋上帝之所篤生。」 清 杭世駿 《質疑》卷下:「夫天既篤生英主,又豈殺之所能為功耶?」 嚴復 《原強》:「至國朝龍興 遼 瀋 ,聖哲篤生。」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已而思士篤生,上通帝旨,轉輪之説,彌淪大區,國士桓桓,則首舉義旗於 鄂 。」

武功

(1) [military accomplishments]∶專指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戰功

文治武功

(2) [skill in acrobatics in Chinese operas]∶武工

文德

(1).指禮樂教化。與「武功」相對。《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言武功則莫之敢抗,論文德則無所與辭。」 元 傅若金 《書南寧驛》詩:「也知文德能柔遠,傳道新恩欲罷征。」 魯迅 《偽自由書·王化》:「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呢?自然只有修文德以服『遠人』的 日本 了。」

(2).寫文章道德。 魯迅 《偽自由書·從幽默到正經》:「又不幸而 榆關 失守, 熱河 吃緊了,有名的文人學士,也就更加吃緊起來……講文德的也有,罵人固然可惡,俏皮也不文明,要大家做正經文章,裝正經臉孔,以補『不抵抗主義』之不足。」

震耀

亦作「 震曜 」。亦作「 震燿 」。 1.雷聲震動,電光閃耀。極言其威猛之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 杜預 註:「雷震電曜,天之威也。聖人作刑獄,以象類之。」《漢書·敘傳下》:「靁電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則是效。」《後漢書·應劭傳》:「夫刑罰威獄,以類天之震燿殺戮也。」

(2).震動,顯耀。《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及 烈祖明皇帝 躬征 吳 蜀 ,皆所以奮揚赫斯,震耀威武也。」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志銘》:「由是正氣直聲,震耀朝右。」 清 曾國藩 《湘鄉縣賓興堂記》:「道德之宏,文章之富,將必有震燿寰區,稱乎今日之武功而又將倍焉蓰焉者。」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且夫我 中國 固具有囊括宇內,震耀全球,撫視萬國,凌轢五洲之資格者也。」

(3).震耳耀目。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下·伍員》:「以彼庸蔽奇怪之語,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後世之耳目。」

古今

[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上相

(1) [be photogenic;come out well in photograph]∶指某人的照片比本人好看

(2) [prime minister(in feudal China)]∶古時尊稱宰相

位為上相

雲亡

(1).逃亡。《詩·大雅·瞻卬》:「人之雲亡,心之憂矣。」 鄭玄 箋:「疾王為惡之甚,賢者奔亡,則人心無不憂。」

(2).死亡。《文選·王儉<褚淵碑文>》:「 子產 雲亡, 宣尼 泣其遺愛。」 李善 注引《左傳》:「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大俠遁免》:「 光 ( 曾光 )獄之成,在庚辰之春,而 楚 之密索,直至 江陵 雲亡始罷。」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鞏 與斯民與蒙其幸!」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先覺

[a person of foresight] 事先認識覺察的人;覺悟早於常人的人

先知先覺

依戀

[be reluctant to leave;feel regret at parting ] 留戀,不忍離開

依戀故鄉的一草一木

師門

(1) [master's homegate]∶師傅的家門

半年不入師門

(2) [teacher or his instructions]∶科舉時dai1考取進士的人稱考官為師門,後來泛指老師

出師

北馬

北方的馬。借指胡騎或 金 兵。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 建炎 當三祀,北馬將飲 江 。」

賓士

[gallop;run quickly;speed] 車馬等快速地跑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茅盾《白楊禮讚》

壇坫

(1).會盟的壇台。《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桓公 朝天下,會諸侯, 曹子 ( 曹沫 )以一劍之任,枝 桓公 之心於壇坫之上。」 明 宋濂 《燕書》之二三:「 襄公 曰:『人皆相率,約君以禮,子奈何欲興戎乎?壇坫之間,玉帛交錯,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謂我何?』」

(2).指談判場所。 李大釗 《國民之薪膽》:「 日本 於此次交涉,以區區一紙恫嚇之書,居然索我巨量之權利於壇坫俎豆之間,所獲不可謂不豐。」《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公電·陳光遠請力爭青島電》:「合全國之心,結全國之力,一致對外,猶懼不足以爭勝壇坫,保全海疆。」

(3).法壇。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受道的人﹞環繞壇坫,不斷地口中念念有詞,向神祇懺悔。」

(4).指文人集會或集會之所。 明 方孝孺 《宋山言墓表》:「自 長洲 韓公 以文學為海內宗,群士壇坫,莫盛於 吳 中。」 清 姚鼐 《祝袁簡齋八十壽》詩:「先生築舘 冶城 隈,壇坫爭趨末座來。」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橋東錄》:「 江氏 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壇坫無虛日。」

(5).引申指文壇。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 康熙 間, 蕭山 毛西河 奇齡 、 錢唐 毛稚黃 先舒 、 遂安 毛會侯 際可 ,俱以文章雄長東南壇坫。」 蔣信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簫心劍氣總鍾情,壇坫流傳領袖名。」

(6).指文壇上的領袖地位或其聲望。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迨近日 吳文中 始從 顧 陸 探討得來,百年壇坫,當屬此生矣。」 清 查慎行 《到廣州贈大中丞佟陶庵》詩:「節鉞威名行地遠,文章壇坫比官高。」

(7).指講壇或輿論界。 清 顧炎武 《復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 東林 覆轍,目所親見,有斷斷不為者耳。」 郭沫若 《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辯論壇坫上都不愧是身經百戰的老戰士。」

痛哭

[cry bitterly;wail] 盡情地哭

春風

(1) [spring breeze]∶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with smile]∶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頓歇

[pause] 停頓;暫時停止

夫子

(1) [man]∶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2) [school]∶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husband]∶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4) [pedant]∶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5) 孔門的學生對孔子的稱呼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