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生奏東南底定之勛,遺鉅投艱,一息未忘君國計; 乃元老與彭楊相繼而逝,撫時感事,大江不盡古今愁。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以書生奏東南底定之勛,遺鉅投艱,一息未忘君國計;
下聯:乃元老與彭楊相繼而逝,撫時感事,大江不盡古今愁。

對聯備註:

(清-柳上炎《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書生

(1) [intellectual;pedent;scholar]∶讀書人

白面書生

(2) [copier]∶指抄寫的人

東南

[southeast]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底定

(1).達到平定。《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 蔡沉 集傳:“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盪也。”底,一本作“ 厎 ”。

(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書·尉遲運傳》:“ 東夏 底定,頗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陽公主贊並序》:“卒見削平多壘,底定京師。” 明 李贄 《與鳳里》書:“一身漂泊,何時底定。”

投艱

賦予重任。《書·大誥》:“予造天役,遺大投艱於朕身。” 孔穎達 疏:“投擲此艱難之事於我身。” 周秉鈞 易解:“投艱,謂任以難事。”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或問持盈之要,曰:‘苞桑之戒,投艱之憂,心日兢兢也。’” 清 王夫之 《宋論·度宗》:“且夫拔起而登天位,遺大投艱於眇躬,亦甚難矣。”

一息

(1).一呼一吸。比喻極短的時間。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 晉 陸雲 《歲暮賦》:“百年迅於分噓兮,千歲疾於一息。”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蓋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出此入彼,間不容髮,是不可一息而但已也。”《老殘遊記》第十回:“一息工夫,只聽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許多腳步兒響,頃刻已經到了面前。” 方光燾 《瘧疾》:“過了一息,她面上露著微笑,跑回房來。”

(2).暫停;稍歇。《穀梁傳·昭公四年》:“ 慶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 南朝 梁 沉約 《麗人賦》:“中步檐而一息,順長廊而迴歸。”

(3).一口氣息。《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打起火來看時,卻是十五六歲一個小廝,生得眉清目秀,渾身綁縛,微微止有一息。” 清 錢謙益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何士晉繼母吳氏加贈淑人制》:“出遺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巴金 《衷心感謝他》:“他的確是帶著年輕人的熱情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到最後一息,戰鬥到最後一息的。”

(4).一個子嗣。《晉書·良吏傳·鄧攸傳》:“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絶。”《新唐書·張嘉貞傳》:“ 張嘉貞 晚一息 寶符 ,獨未官。”

(5).猶一絲。 聞一多 《晴朝》詩:“再沒有一息聲音--和平布滿大自然。”

君國

謂居君位而御其國。《國語·晉語四》:“君國可以濟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國語·楚語上》:“夫君國者,將民之與處;民實瘠矣,君安得肥?” 清 姚鼐 《李斯論》:“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於私家之居,而矜誇導譽於朝廷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於吾君,而不吾罪也。”

元老

[senior statesman] 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指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

相繼

[in succession] 一個跟著一個;連續不斷;相承襲;遞相傳授

代表們相繼發言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撫時感事

感念時事,傷懷往事。 清 朱仕琇 《與林穆庵書》:“故嘗讀 孔北海 與 魏武帝 及 文帝 與 朝歌 令 吳質 書,彼其撫時感事,慷慨自數其齒,其言激壯,有足悲者。”

大江

(1) [great river]∶大的江

(2)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中國長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龜蛇鎖大江。——mao66東《菩薩蠻·黃鶴樓》

不盡

(1)

[not completely]∶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endless]∶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古今

[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