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
拼 音:yī yì gū xíng含義:
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一意孤行出處 :
《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造句:
皇上和楊文弱、高起潛雖有意與虜議和,但迫於臣民清議,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與虜訂城下之盟。
成語語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反 義 詞 :
近 義 詞 :
成語謎語:
思思想想一人走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英文翻譯 :
act in disregard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
俄文翻譯 :
своевольничать <поступать своевольно>
日文翻譯 :
ひたすら自分(じぶん)の意見(いけん)を押(お)し通(とお)す
其他翻譯:
<德>eigenmǎchtig handeln <eigensinnig seinen weg weiter verfolgen><法>n'en faire qu'à sa tête
成語辯型:
“孤”,不能寫作“狐”。
成語正音:
“行”,不能讀作“行列”的hánɡ。
故 事: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
西漢時期,有個叫趙禹的人,是太尉周亞夫的屬官司,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劉徹看到了他寫的文章文筆犀利,寓意深刻,認為在當時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漢武帝大為賞識,便讓趙禹擔任御史,後又升至太中大夫,讓他同太中大夫張湯一同負責制定國家法律。
為了用嚴密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辦事的官吏;他們根據漢武帝的旨意,對原有的法律條文重新進行了補充和修訂。
當時許多官員都希望趙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條文修訂得有個迴旋的餘地,便紛紛請他和張湯一起作客赴宴,但趙禹從來不答謝回請。幾次以後,不少人說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製定“知罪不舉發”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律法,用來限制在職官吏,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訊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去勸說一下趙禹,不要把律法訂得大苛刻了。
公卿們帶了重禮來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閒聊。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修改律法的暗示,過了一會,公卿們見實在說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退還。
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的人因此對他有什麼看法嗎?他說:“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託,就是為了自己能獨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別人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