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成語字典>> 成語名正言順的解釋

名正言順

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詞義:

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出 自:

《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造 句:

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

近 義詞:

理直氣壯

反 義 詞 :

理屈詞窮

成語語法 :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成語謎語:

闖王登基改國號

故 事:

 
列子名叫列禦寇,是戰國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戰國時代,史疾為韓國出使楚國,楚王問他:“你在研究什麼學問?”史疾說:“我在研究列禦寇的學問。”楚王問:“列禦寇主張什麼?”史疾說:“主張正名。”楚王問:“這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嗎?”史疾說:“當然可以。”楚王又問:“楚國盜賊很多,用它可以防範盜賊嗎?”回答說: “當然可以。”楚王接著問:“怎么用正名來防盜?”這時正好有隻喜鵲飛來停在屋頂上,史疾說:“請問你們楚國人把這種鳥叫什麼?”楚王說:“叫喜鵲。”史疾又問:“叫它烏鴉行嗎?”楚王說:“不行。”史疾說:“現在大王的國家設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等官職,任命官吏時,一定要求他們廉潔奉公,能勝任其職。現在盜賊公然橫行卻不能加以禁止,就因為各個官員不能勝任他的職位,這就叫做:‘烏鴉不稱其為烏鴉,喜鵲不稱其為喜鵲啊!’” 
“名正言順”這個成語出自《論語》,表示名義正當,道理就講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出自《戰國策•韓策二》) 

寫法注意:

名,不能寫作“各”。

英文 :

right titles and proper words

俄文 :

иметь полное основáние

日文 :

名分(めいぶん)が正當(せいとう)で言葉の道理も通(とお)る

其他翻譯:

<德>vollkommen im recht sein <mit vollem recht>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

古代成語

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