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趄

拼音:zī jū

趑趄怎么寫好看

趑趄怎么寫好看

趑趄的解釋

(1) [walk with difficulty]∶行走困難

(2) [hesitate to advance]∶亦作“趑且”、趦趄。想前進又不敢前進。形容疑懼不決,猶豫觀望;趑趑(欲進又退、小心翼翼的樣子)

一人荷鋤,萬夫趑趄。——張載《劍閣銘》

(3) [carefully flatter]∶小心趨奉

彼則趑趄於卿士之門,我則婆娑於聖賢之域。——皇浦湜《諭業》

(4) [harass]∶騷擾

陳頊因循偽業,自擅 金陵,屢遣醜徒,趑趄江北。——《隋書》

詳細解釋

亦作“ 趑且 ”。亦作“趦趄”。1.相前進又不敢前進。形容疑懼不決,猶豫觀望。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易》曰:‘臀無膚,其行赼趄。’”一本作“趦趄”;今本《易·夬》作“次且”。《文選·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趑趄。” 李善 註:“一夫揮戟,萬人不得進。《廣雅》曰:‘趑趄,難行也。’”《資治通鑑·陳文帝天嘉三年》:“帝徵 江州 刺史 周迪 出鎮 湓城 ,又徵其子入朝。 迪 趑且顧望,並不至。”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至甲子三月接 青君 信,知吾父有病,即欲歸 蘇 ,又恐觸舊忿。正趑趄觀望間,復接 青君 信,始痛悉吾父業已辭世。” 茅盾 青年苦悶的分析》:“你自然得小心,但不可不放開腳步走上前去,不容趑趄!”

(2).形容躊躇不定,懷有二心。《三國志·蜀志·張裔傳》:“乃以 裔 為 益州 太守,逕往至郡。 闓 遂趦趄不賓,假鬼教曰:‘ 張府君 如瓠壺,外雖澤而內實麤,不足殺,令縛與 吳 。’於是遂送 裔 於 權 。” 唐 沉亞之 《省試策三道之二》:“極綏懷之仁,網開三面,武引七德,而鼠盜蜂結,趑趄未賓,忠臣義士,有以憤激。” 宋 司馬《馮太尉謚勤威議》:“昔者 晉 人不恭,敢距大邦,負固阻兵,趑趄不庭, 太宗 征之,霆駭風趨,狐狼之墟,化為樂都。”

(3).滯留;盤桓。 唐 柳宗元 《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且足下志氣高,好讀《南北史》書,通國朝事。穿穴古今,後來無能和。而僕稚騃,卒無所為,但趑趄文墨筆硯淺事。” 明 唐順之 《游塘候巡公》之一:“公門幾歲罷趦趄,俯仰衡茅每晏如。”

(4).見“ 趑雎 ”。

詞語分解

  • 趑的解釋 趑 ī 〔趑趄( ?)〕a.行走困難;b.想前進又不敢前進,如“趑趑不前”。 筆畫數:; 部首:走; 筆順編號:
  • 趄的解釋 趄 è 〔趔趄〕見“ 傾斜:趄坡。趄著身子。趔”。 趄 ū 〔趑趄〕見“ 筆畫數:; 部首:走; 筆順編號:趑”。 筆畫數:; 部首:走; 筆順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