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

拼音:zhòng shēng

衆生的解釋

1.泛指人和一切動物《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 孫希旦 集解:“眾生,兼人物而言也。”《<百喻經>序》:“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 明 王錂 《春蕪記·瞥見:“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 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辭緣緣堂》:“我恨不得有一隻大船,盡載了 石門灣 及世間一切眾生,開到永遠太平的地方。”

2.百姓,世人。《太平天囯故事歌謠選·起義前夕:“ 清 朝官吏,腐化不堪,非掃除淨盡,無以安眾生。” 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一舟是一世界,雙手輪轉著頃刻間人們的生死,操縱著眾生的歡笑與悲號。”

3.指人以外的各種動物。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序:“既不食眾生,無復殺害障。”《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履考》《景德傳燈錄·法真禪師》:“庵側有一龜,問:‘一切眾生皮裹骨,這眾生為甚骨裹皮?’”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吾每見屠宰……思彼眾生,其痛苦恐怖,亦必如我,故不能下咽耳。”

4.詈詞。猶言畜牲。《 * 詞話》第十九回:“你這個墮業的眾生,到明日不知作多少罪業。”《海上花列傳》第二十回:“短命眾生,敲殺俚。”參見“ 眾生好度人難度 ”。

5.佛教語。梵文薩埵Sattva的漢譯詞,一譯“有情”。有多義:(1)眾人共生於世。《妙法蓮華經文句·釋方便品》《中阿含十二:“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2)由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大乘義章·十六神我義》:“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 * 鼓經》卷上:“皮、木及桴,此三法和合,是名為鼓。佛如 迦葉 ,如是和合施設,名為眾生。”(3)經眾多之生死。《大乘義章·十不善業義》:“多生相續,名曰眾生。”《般若燈論·觀業品》:“何故名眾生?謂有情者數數生故。”

詞語分解

  • 衆的解釋 衆 ò 見“眾”。 筆畫數:; 部首:血; 筆順編號:
  • 生的解釋 生 ē 一切可以發育的物體在一定條件下具有了最初的體積和重量,並能發展長大:誕生。滋生。生長。 造出:生產。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機。出生入死。捨生取義。 有生命的東西的簡稱:眾生。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