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瘤

拼音:yǐng liú

癭瘤怎么寫好看

癭瘤怎么寫好看

癭瘤的解釋

(1).中醫病名。生在皮膚、肌肉、筋骨等處的腫塊。癭多生於頸部,皮寬不急,按之較軟,始終不潰;瘤遍體可生,腫塊界限分明,按之較硬,可能潰破。因發病情況不同,而有五癭(筋癭、血癭、肉癭、氣癭、石癭)、六瘤(筋瘤、血瘤、肉瘤、氣瘤、骨瘤、脂瘤)之稱。亦專指癭。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海帶》:“治水病癭瘤,功同海藻。” 清 戴名世 《贈趙驂期序》:“ 齊 魯 山澤間多癭瘤之疾,臃腫輪囷纍纍然。” 聞一多 《一個白日夢》:“但如果某個細胞太喜歡發達,以至超過它本分的限度而形成癭瘤之類,那便是病了。”

(2).指蟲癭。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楓柳人》:“ 嶺 南楓木之老者,或生癭瘤。”

詞語分解

  • 癭的解釋 癭 (癭) ǐ 中醫指多因郁怒憂思過度,氣鬱痰凝血瘀結於頸部,或生活在山區與水中缺碘有關的病。可分為“氣癭”、“肉癭”及“石癭”等。 病理學指機體組織受病原刺激後,局部細胞增生,形成的囊狀性贅生物。植
  • 瘤的解釋 瘤 ú 身體組織增殖生成的贅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瘤子。肉瘤。腫瘤。根瘤。瘤胃(反芻動物的胃的一部分)。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