鯢桓

拼音:ní huán

鯢桓怎么寫好看

鯢桓怎么寫好看

鯢桓的解釋

鯨鯢盤桓《莊子·應帝王》:“鯢桓之審為淵。” 郭象 註:“淵者,靜默之謂耳。夫水常無心,委順外物,故雖流之與止,鯢桓之與龍躍,常淵然自若,未始失其靜默也。” 成玄英 疏:“鯢,大魚也:桓,盤也。”後以“鯢桓”喻順應外物而自得。 宋 蘇軾 《和<歸去來兮辭>》:“守靜極以自作,時爵躍而鯢桓。” 明 楊慎 《藥市賦》:“邀 籛 偓 兮雀躍,共 喬 松 兮鯢桓。”

詞語分解

  • 鯢的解釋 鯢 (鯢) í 〔大鯢〕兩棲動物,身體長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鮮美可食。叫的聲音像嬰兒,所以俗稱“娃娃魚”。 〔小鯢〕兩棲動物,體形與大鯢相似,但較小,牙齒呈V形,生活在水邊的草地里。 (鯢) 筆畫數
  • 桓的解釋 桓 á 古代立在城郭、宮殿、官署、陵墓或驛站路邊的木柱:桓表。 大:桓治(大治)。 〔桓桓〕威武的樣子,如“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